【本网记者邹家琦、通讯员孙澜瑞讯】2023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近年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选种育苗到养殖培育,再到田间管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稳步提升全县粮食综合产能,不断拓宽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稻”路。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一粒小小的种子蕴藏着保障粮食安全的深层含义,为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扩大优质水稻品种的覆盖面,江湾乡陈春光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春光自2022年开始,积极开展优质水稻品种筛选试验工作。他与五常水稻所合作,征集全国优质水稻新品种,在示范点进行现场筛选播种和试验示范。
江湾乡陈春光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春光说:“这块试验田今年是第三年了,每年都会有将近20个品种,这三年我也始终和五常水稻所合作,把五常水稻所最新、最优的品种引进来,通过和附近的水稻品种作对比,我们这是一个对比试验田,在一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优中选优,选出适合江湾乡乃至沿江四个乡镇土壤、气候的品种。希望通过我们这个试验田,选出有潜力的品种,从而提升我县大米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农户增产增收助力。”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闫子勇说:“我们的大米品质高,除了依靠我们先天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的自然优势外,还通过我们引进先进的品种和良好的栽培技术让我县大米的米质进一步提升。在选种方面,我们选用最优良的品种,目前来看,引进的是‘中科发五号’,包括以前种植的绥粳4号、松粳22号等,这些品种都是比较优良的品种,同时,充分结合我县气候条件,提升我县大米的质量。”
江湾乡还鼓励种植户积极探索立体养殖新模式。种植户陈飞在发展好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创建稻虾养殖示范基地,虾粪促稻长,稻草助虾肥。眼下,基地内水稻长势喜人,一片丰收景象,“稻虾”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让他实现了种养共生互利、双赢增收的目标。
江湾乡种植户陈飞说:“为了今年水稻有更好的收益,特意学习了稻虾的综合种养,我也看过资料以及讲座,这个稻虾综合种养保证大米优质,还环保,而且大米的病虫害也会被小龙虾吃掉,同时小龙虾产出的粪便还可以滋养咱们的水稻,对水稻也起到了增收的作用。我今年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养了40亩地,看今年的长势,大概每亩地增收在400元到500元之间,我觉得这个种养模式很适合我们乡继续推广。”
“稻因虾而美,虾因稻而肥”,“稻虾共养”模式通过充分发挥稻田的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两大功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和它相比,“稻蟹养殖”也是异曲同工。巴彦查干乡金生水稻种植合作社2022年开始运用“稻蟹养殖”模式,合作社把600亩稻田作为水稻生态养殖的实验基地,在稻田中投入蟹苗,尝试进行种养共生立体养殖,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壤地力,增加水稻产量,又省工、省力、省饵料,一地多收,一举多得。
巴彦查干乡金生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郭全章说:“通过学习,我学到了稻田养殖螃蟹的养殖技术,在2022年我们开始在稻田里养殖螃蟹,通过三年的养殖经验,我感觉稻田养殖螃蟹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项目。在稻田养殖螃蟹,螃蟹为稻田提供肥料,疏松了土壤,吃掉了很多稻田里的害虫,同时提高了水稻的米质,“稻蟹养殖”模式产出的大米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也有一定的提升,我认为这种种植模式很好。今后,我也会在我这600亩的稻田里继续把这种种植模式实施下去。”
每一粒米的诞生,不仅要依靠沃土良田和种植户辛勤付出,也离不开田间地头的科技创新,为了打破大米产业发展瓶颈,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大米生产环境,2011年起,我县建设推广高标准农田灌溉技术,目前,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160万亩左右,同时,还全面开展航化作业,结束人工喷洒农药耗时长、效果差的历史,开启无人机均匀喷洒省时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时代。高标准农田从大米品种选育、播种、移栽、除草、施肥、灌溉、防病治虫、收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的种植模式,全程控制水稻生长,确保大米品质,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守护粮食安全底线,奋力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杜尔伯特大米发展新“稻”路。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闫子勇说:“从技术来看,我们主要用的是宽窄行的栽培技术,还有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播育栽培技术,以及我们大棚的壮秧栽培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以及采用‘五良’技术的引进,让我县水稻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五良’指的就是良种、良法、良技、良机和良田,这五个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我县水稻的质量得到了充分提升,‘五良’技术的相互集成,能够进一步使我县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