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月28日江西讯(王月明 记者贺辉安)江西省遂川县燕山中学坐落于遂川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北侧山麓上溪村船形岭,是2019年遂川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公办高中学校。学校校名取自堆子前镇鄢背村的“燕山书院”,其历史可追溯至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迄今已213年。
燕山中学创办之初缘由主要有三方面:一、燕山书院是堆前镇鄢溪村黄氏“正亮堂”的家族书院,家族中众多子弟以及亲戚家子弟(最多的达300余人)全部免除学费,是江西乃至全国家族私塾之典范,有“培元做善”的人文底蕴;二、燕山书院在工农红军开辟遂川革命根据地时,主动腾出教室作为战略物资中转站,支持革命斗争,有“进步爱国”的担当精神;三、燕山书院实行分班教育,从启蒙教育到县学学制完备。燕山中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走班”选修新课程模式,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争做教育的“时代标杆”,打造具有内涵高品质名校。
书院文脉 弘扬光大 燕山书院,位于堆前镇鄢溪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竣工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占地约3000平方米。“燕山”之名取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言传身教,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科举成名。书院的创办者是黄义方及其族人,“义方”也与“燕山”典故相呼应。两百余年前的黄义方,以“燕山”命名书院,是书院文脉之本源,也创办者对后辈成才的殷切期望。
燕山书院独特之处在于书院顶梁、壁板上绘有百幅中国彩绘画,以及镌刻有“文行忠信”、“天地吾庐”、“古今我友”等校训校风,还有院内有许多错落有致的小房间,实行的是班级授课。《鄢溪黄氏序略》载:“书院分级施教,从启蒙教育到国学、太学,先后培养出秀才、举人、进士数十名,我族许多俊秀才逸之士多出其间。”
黄氏的正亮堂建筑群气势恢宏,大屋包含“九厅十八井”,其间有培元桥、作善桥、雨读桥、晴耕桥、稻香亭、仙人井、黄氏正祖祠、燕山书院、耕读广场。正亮堂鼎盛时期有300多人居住宅内,家族中众多子弟以及亲戚子弟都来书院习读,全部免除学费,教师有本家族中的博学之士,也有外地请来的先生。黄氏家族人丁兴旺、殷实富足,这是燕山书院得以延续、创造辉煌的基本保障。
燕山书院是地方学府的文脉圣地,后人不断传承和弘扬,弦歌不断,创新发展。书院现存建筑面积约19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前后二进,面阔五间,中间天井两旁附厝的四合院体建筑格局,建筑朴实大方,是遂川县保存较好的清代书院建筑。
说到燕山书院不得不提及五华书院,燕山中学的文脉,源于燕山书院和五华书院。一所学校能得两所书院的文化精髓,是燕山中学师生的福祉。继而将书院文化发扬光大,也是燕山中学的责任。
五华书院,在县城东坊,是遂川县瑶厦中学前身,清光绪二年(1876)由当地乡绅捐资共建,中为正谊堂、讲堂、大成殿、左右院长室、尚义祠、斋舍等八十余间,并置田租千余石,店房多幢。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建为并命名为五华高等小学堂。1935年扩建为初中,1978年更名为遂川县瑶厦中学。2019年上半年有初中高中76个教学班,264名教师,近5000多名学生,是遂川县最大的完全中学。
2018年,县委县政府规划新建燕山中学,计划2019年将瑶厦中学高中部剥离后迁入燕山中学。因此,燕山中学的文化离不开五华书院的历史积淀。
进步爱国 薪火相传 遂川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的“全红县”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遂川人民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许多优秀儿女为革命捐躯,全县有姓名可查的烈士多达1547名。烈士们为民族之独立、人民之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浩气长存,永垂青史。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五个时期,遂川县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建立、国家昌盛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挽救水深火热之民族,以鲜血谱写悲壮绚烂之篇章。有保存“遂川六支枪”的革命烈士王次楱;有被毛泽东任命的第一任县长王次淳;有共产党人的英雄母亲张龙秀、郭永秀;有革命烈士王遂人、王佐、王佐农等。
两所书院除了教书育人外,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著名的“万安暴动”后,1928年1月8日,毛泽东在遂川县城天主教堂亲自主持并召开了遂川县党员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国革命遂川史上第一个党的县级组织——中共遂川县委,经毛泽东提议,21岁的陈正人被正式任命为县委书记。1月中旬,毛泽东又在遂川县城五华书院主持召开了井冈山前委和遂川、万安县委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二字诀”,用以对付敌人的进攻。县委在领导红军全县筹粮筹款时,因堆子前镇是遂川通往井冈山的必经之路,当时黄氏族人和书院的负责人,主动腾出书院教室给红军存放粮食,成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物资中转站,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爱国进步的担当精神,一代代遂川人薪火相传的革命传统,是燕山中学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根基。因此学校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时代担当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是历史的必然。
人文鼎盛,英才辈出 燕山中学建校文脉可追溯至历史悠久的燕山书院。燕山书院实行从启蒙教育到县学一贯制,说明当年燕山书院已经具备相当于如今高中的办学水平。
燕山书院是黄氏及外戚子弟研习之所,在中国较早实施了分班教育,被誉为家庭私塾的奇葩。二百余年,弦歌不辍,书院教学成绩斐然,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有安徽汝宁知府周埙(进士)、广西太平知府黄存铨(进士)、婺源巡检黄仁波、奉直大夫黄存缨、黄常棠等。
燕山书院的正楼背面,有“终生乐境”四个大字,寓意燕山书院是让人终生受益的地方。书院的二进主楼左右两边分别写着“文行”、“忠信”四个大字,再现了当年办学者以孔孟的儒家教育理念确立的校训,鼓励师生以追求知识为理想,以获取知识为快乐,重在培养学生心胸坦荡、言行一致、信守诺言、为人诚实的品行。
燕山中学全体师生力求团结一致,传承好书院的文脉书香,进一步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入推进适合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高起点、高层次、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名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与时俱进 挑战机遇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基,源于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承;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动力,来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大力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举旗帜。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一种好的文化主张就是一面旗帜。故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传承中华传统中真的、善的、美的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高举起立德树人的旗帜。燕山中学深受燕山书院百年文化的浸润,又得革命峥嵘岁月的洗礼,在校树立“崇文创新,弘毅笃行”之旗帜,立意高远,大有可为。
学校文化定位的选择——聚民心。文化定位如人生远航坐标,让其清楚我是谁,该往哪里去。燕山中学是一所全新的学校,又是一所承载百年书院历史的学校,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曾闪烁着无数的辉煌,培养出了郭烈锦院士、李华栋、李章泽、郭德伦等很多的优秀人才。它的文化定位离不开燕山书院的人文底蕴,亦离不开战火纷飞的爱国豪情。燕山中学用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前进,让师生、家长、社会认可之,心聚之。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育新人。新时代的燕山中学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要求努力构建相应之课程体系。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增加师生的文化认同——兴文化。文化的认同,是君子的和而不同,是对心理情感的共鸣。燕山中学的师生,对燕山书院文化的传承,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弘扬,是自然而发的文化现象,以此则文化兴矣。
提升学校的文化品牌——展形象。百年书院形象,应是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风貌,新时代的中学应是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未来发展并存的融合。燕山中学新校的创办,需要注重传统书院风格与现代学校布局、以及整体校园文化的创意设计相结合,给师生、给社会展示一所独具魅力的百年书院的厚重形象。
自燕山书院的创办,到燕山中学发展,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怀。无论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还是学校管理者,都无比珍惜燕山书院百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前,使燕山中学发扬光大,成就新的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