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黔中沃野绘新景,盛世兰园谱新篇,兰台春意浓。回顾2018年工作,硕果累累惹人喜。这一年,全市档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新时代征程上朝气蓬勃,在奋进路上步履铿锵踏歌行,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这一年,沐浴在新时代第一个的春天晨曦中,安顺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关心档案工作,市委书记曾永涛、市长陈训华、市委秘书长尹恒斌、副市长廖晓龙、副市长熊元、副市长周丽莉等党政领导多次就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可谓空前,在坚持政治统领,牢记使命担当,突出创新引领,提升服务水平上,为全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找准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推动档案安顺档案形成了“四抓四强”的工作主基调(即,抓精准强基础、抓长远强定力、抓双争促提升、抓落实强担当),激励和鼓舞着安顺档案人在坚守初心和创新前行中实现新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安顺市档案工作准确把握档案工作新时代特征,强力推进档案工作创新发展,在党的建设、阵地宣传、服务中心、品牌创建等领域发出了安顺档案“好声音”,传递了创业实干“正能量”,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用新思想、新思维和新举措开创新格局,推动档案工作“红”起来、“火”起来、“亮”起来。
“红”起来:管党治党无小事,党建档案抓“严”字
这一年,安顺市紧盯党建档案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通过实施“五大行动”,大力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推动新时代党建档案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一是持续开展强化基层党建档案管理保障行动。不断加大村级活动场所改扩建工作力度,截至2018年底,全市300平方米以上农村活动场所达972个,600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活动场所达86个,并专门在活动场所增设了党建档案管理室,与党员活动室、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大厅等一并作为同步配套场所。同时,拨付28.8万元专项资金,为全市85个乡(镇、街道)统一制作党员档案专用柜170个,印制党员档案袋5万个,实行一人一档、专人专柜管理。二是认真开展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出台了《安顺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做好党员档案查找清理工作、明确党员档案管理权限、落实党员档案管理责任、移交手续等方面着手,为解决党员档案“谁来保管”、入档内容有哪些、档案内容“缺失补齐”等问题提供了依据,督促党员干部通过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认真组织学习,把党员档案管理作为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党员作用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实,确保全市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更明确、更清晰、更细化。三是深入开展党建档案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党建档案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通过从明确归档范围着手,将党建档案细化为文件材料、党员信息、班子建设等10个类别,督促各基层党组织联系实际,对标对表整改要求进行自查,督促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并实行台账销号管理,以“严”的要求、标准和措施,确保归档材料分类科学、规范存放、随时调阅,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四是积极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及拓展行动。通过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范围、内容等作了详细的部署,并抽调业务骨干人员组建督导组,赴全市8个县(区)开展督导检查;坚持“请进来”学,先后两次邀请省委组织部干部人事档案专家举办干部档案业务专题培训,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2018年,全市共完成对44479卷干部人事档案的初审、复审工作,并组织开展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治理工作,进一步巩固专项审核工作成果。五是全面开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民主生活会专项档案行动。以深入推进民主生活会质量评估制度建设为契机,安顺市为8个县区党委(工委)班子、87家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14家国有企业党委和7家市属学校党总支年度民主生活会建立专项档案,明确将民主生活会会议方案、征求意见情况报告、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等11项材料纳入立卷归档范围,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专项档案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的导向功能,在民主生活会结束后,通过组建评审组集中办公,采取倒查档案资料、集体研判等方式,对全市各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召开范围、召开程序、剖析材料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有效监督,将从严从实的标准和要求贯穿于民主生活会的全过程。
“火”起来:撸袖子干真心谈,凝心聚力强宣传
这一年,安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态势良好,切实做到了基础动作不打折、创新动作有特色,在档案工作外宣上呈现出“井喷”态势,取得了新的业绩,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是拓宽视野,安顺档案“好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坚持信息工作是向上级汇报工作的重要渠道、争取上级工作支持的重要途径和展示工作成绩的重要平台,采取信息工作正面引导激励机制与定期考核约束机制并重的方式,构建了信息工作“主要同志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专职人员认真抓、全员参与共同抓”的工作格局。通过主动加强和业务往来部门的联络沟通,及时关注安顺重大工作推进情况,及时掌握各地、各部门档案工作新动态,跳出了“就档案部门谈档案工作”的思路桎梏,把档案工作聚力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进行生动讲解。成功创建了“中国好人”活性成长态档案、安顺地方戏曲档案、西秀区有机产品可追溯档案、亚鲁王“非遗身份档案”、民主生活会专项档案、安顺市困难职工精准扶助档案、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档案、交通出行诚信档案等既有“本土味”又具“时代感”的档案品牌。其中,民主生活会专项档案已成为安顺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固化制度,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档案局协同,在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结束后,对相关档案资料及时进行立卷归档,并覆盖到全市各县区党委(工委)班子、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等。交通出行诚信档案作为诚信城市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多彩品牌网》将其作为诚信贵州“新品牌”建档收录,同时还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信用中国》收录,作为推进推进文明交通征信体系建设的一项标准。二是汇聚强援,安顺档案“朋友圈”越来越大。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大宣传部门平台及媒体机构的关注支持,真心以待、真诚以待,广泛结交新闻媒体人士,更多的朋友们接过档案艨艟的桨橹和安顺档案一道撸起袖子前行。2018年,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共产党员网、中央文明网、中国产经新闻网、CCTV央视网、中国档案网、中国廉政建设网、中国民生经济网、贵州网、网易、新浪、搜狐、凤凰、华声等等主流媒体均长期关心支持安顺档案工作,为我们摇旗助威、加油打气。安顺档案工作还引起了中组织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农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档案局等中央部委的关注,安顺档案工作搭上了新时代的发展春风,走上了与世界更加深层次、广角度、全范围开展良性互动的新征程。三是凝心聚力,安顺档案“正能量”输出源源不断。全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平台,挖掘了一批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工作和“三农”建设的典型事例,总结了一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下档案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档案文化宣传产品,放大网上正面声音,激发网络空间正能量,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真正做到新老媒体结合,线上线下互动,主动发出声音、传播文化、扩大影响、提升形象。以市档案局为例,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局共编发信息90期,政务信息17期,工作要闻11期,被中央、省级媒体采用(含一稿多用)400余条。其中,由中央组织部主办的《共产党员网》采用36条;新华社主办《新华网》采用3条;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信用中国》采用1条;《光明网》采用3条;《中国经济网》采用1条;《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采用6条;《中国物联网》采用1条;《中国网》采用3条;《中央文明网》采用4条;《中国廉政建设网》采用6条;《党的生活网》采用4条;《CCTV央视网》采用6条;《中国小康新闻网》采用19条;《中国档案网》采用17条;《中国档案资讯网》采用39条;《中国民生经济网》采用30条;《中国法治之窗》采用35条;《贵州省人民政府网》采用5条;《贵州希望网》采用29条;《多彩贵州网》采用19条;《凤凰网》采用37条;《搜狐网》采用26条;《网易网》采用27条;《贵州网》采用51条;《贵州档案信息网》69条,等等。同时,还进一步加大对档案资料编研成果的转换力度,充分利用馆藏丰富档案史料,深入挖掘历史档案资源,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档案史料编撰出版成果,全年编纂出版了《安顺市抗日战争档案史料选编》《青春作证——安顺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回顾》《履迹1968-2018—安顺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图片辑录》等书籍。
“亮”起来:努力开动好脑筋,提供档案新智慧
这一年,全市档案部门围绕数据“集聚、融通、应用”三大关键,挖掘大数据工程在档案工作中的价值,推动档案“数字化”、“智慧化”创新引擎,以更大的气力凝聚和深化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共识,以更大的作为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创新发展,推动档案工作从传统档案迈向“数字化”、走进“智慧化”步伐。一是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以“路”为媒,紧盯关键部位、抓住重点环节、创新务实举措,探索实施“四好农村路”路桥档案制度,不断加强农村公路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路桥档案,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详细情况,充分发挥好路桥档案在公路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力确保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使交通红利惠及广大农村群众,拉近了档案工作与群众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守护生命,以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健康档案信息与医疗、医药、医保各相关领域数据深度融合应用,努力建好统筹城乡的全民健康信息“一张网”,搭建起“一档一库一平台,一人一卡一张网”的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健康云”大数据应用,到2020年,将为全市234万群众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档’在管、‘云’在算”的现代健康档案管理体系将基本建成,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入“云”端,织密生命守护“网”;立档为信,把“精准”二字作为交通出行诚信档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认真研究谋划,突出务实管用,注重有机整合,将交通出行诚信档案信用信息与职业准入、个人信贷、车辆保险、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交通失信行为人实施相应惩戒,发挥交通出行诚信档案“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倒逼交通参与者提升守法意识,为推动培育与汽车社会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文明出行“安顺好司机”提供精准“导航”;弘扬文化,积极参与到安顺地戏档案、亚鲁王“非遗身份档案”的品牌创建中,以档案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建立市、县两级地方戏曲艺术档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档案等目录数据库,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文化档案征集整理、保护管理、数字化建设、编研开发等工作,通过把文化档案工作贯穿于强化城市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全过程,促进文化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富美新安顺建设。等等。二是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为创新中国提供安顺智慧。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万物感知,一触即发的时代已经到来,安顺档案工作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新兴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以西秀区探索建立有机产品可追溯档案为试点,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有机产品可追溯档案全流程记录“十要素”标准,具体包括:土地、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历史记录;种子、种苗、种畜禽等繁殖材料的种类、来源、数量等信息记录;施用堆肥的原材料来源、比例、类型、堆制方法和使用量的记录;控制病、虫、草害而施用的物质的名称、成分、来源、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的记录;对畜禽养殖场要有完整的存栏登记表,包括存栏动物的详细信息,以及出栏畜禽的年龄、屠宰时重量、标识及销售地等记录;畜禽养殖场要记录所有兽药、饲料的使用情况记录;包括原料购买、加工过程、包装、标识、储量、运输等全部加工记录;加工厂要有害生物防治记录和加工、储存、运输设施清洁记录;原料和产品的出入库记录,所有购货发票和销售发票留存记录;标签及管理批次号的管理记录,这一标准的确立,反响强烈,《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中国物联网》《中农网》《中国农产品网》《中国食品网》《中国档案网》等国内权威网站进行播发,中国质量监督报还专门组织记者进行了专题报道,福建省、广东省、云南省、吉林省等省份也将此作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一个突破口开展经验引进,安顺档案,第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潮头。三是信息开路、馆际联动,为档案工作联系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民生工作一枝一叶总关情。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查询服务是一项抓小事成大事的工作,安顺市在整合已开放档案资源基础上,在全省首创“一网通”这一便民利民服务民生的新模式,依托市、县档案馆搭建的档案数据化信息库检索系统及档案查询利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馆际之间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大方便群众就近查阅利用跨馆档案信息,查询档案群众只要提出申请,受理档案馆将会把查阅信息通过档案查询利用信息交换平台发给原件所属档案馆。原件所属档案馆收到查阅信息后,在本馆利用系统中调出利用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再通过平台传输给受理档案馆,一般当天即可向查阅群众提供档案证明材料,实现跨地域跨馆查阅、出证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动嘴”、让数据“跑腿”、把查档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市共接待利用2600多人次,利用8000多卷(件)次。
(张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