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连海
有一套书,陪伴了我三十六年。
无论上学上班,还是几次搬迁,始终在我的书架上,我的床头,我的手边,我的眼前。我曾无数次的翻开,仔细的阅读,认真的批注,经典的名句熟悉到可以背诵,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学营养,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鲁迅选集》平装四册本,灰色的封面。如今已经发黄变脆,边角磨损,像一位耄耋老人,脸上满是皱纹,但精神矍铄,智慧依旧,风采不减。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选集,198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出版印刷,1984年4月29日午后,在抚顺市新华书店看到,爱不释手,当即买下。两张80年代的新华书店发票还在书里夹着,每册书后都有定价。
书价人民币6元,6元现在能买啥?这6块钱,当时可是我能拿出来的所有的钱!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每月工资25元。80年代的钱值钱,啥好东西都便宜。
每次到抚顺商场圈楼,都会看看玻璃橱窗里摆的一瓶飞天茅台,标价18元,一直在那儿摆着,没看到有人买,图书自然也价格低廉。现在同样的茅台酒价格早就超千了,收藏一定是上万的价钱。我这套书不能和茅台比,应该十倍百倍,但6元也买不到了。时过境迁,不会回到从前。何况这套书的价值,不能用价钱衡量。
这套书是我的无价之宝。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不畏艰难,奋然前行;鲁迅先生的文章,潜移默化,对我有很大影响,时至今日,仍然顽强,坚持着青春的梦想。
当时我刚二十出头,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年少轻狂,天真的萌生了文学创作的美好愿望。下夜班就去市图书馆浏览,一坐就是一天,走时还要借一本书回家看。不管黑夜白天,如饥似渴的看书,沉醉在书的奇妙世界里。
上学时学过课文里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或节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呐喊自序》等等。虽然读不太懂,但先生的语言,笔下鲜活的人物,好像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深深刻在心间,久久不忘。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好好看先生的原著,强烈的愿望,一直记挂在心中。记得看到这套书时,抑制不住的激动。好像发现梦寐以求的宝物,眼前一亮,自然不会放过,倾囊而出,收归我有。从此开始认认真真的阅读,书里每一篇都看过,直到今天,依然如故。
鲁迅先生的文章很短,都是匕首和手枪,充满锋芒和力量。直指人的心灵,叫人惊醒,催人奋进,反省自我,找到内心深处的小来。先生把喝咖啡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细腻的文笔,塑造出许多被人熟知且具有典型特色的人物。
穷酸迂腐、死要面子但内心淳朴善良的孔乙己;勤劳质朴、性格坚强却命途多舛的祥林嫂;少时机灵活泼、勇敢勤劳但被生活压迫变得麻木不仁的闰土;有着精神胜利大法的阿Q……这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揭示了人的本质,触及人的灵魂,扪心自问,确实能找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甚至自己的影子。转眼之间,人生过半。问心无愧的是,始终没有忘记读书,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也拜读过不少名家大作。比较起来,还是先生的文章深刻隽永,触及灵魂,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没有长篇大论,篇幅短小精悍,确都非常精彩,令人叹服。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有点滴的进步。
听说现在的中学教科书里先生的文章没有几篇了,大约是曲高和寡,少年难以读懂吧。我理解,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人生阅历,比较鉴别能力,才能理解先生的思想,文章的精华。中国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就说,自己所有的长篇小说加起来都不如先生一个中篇有价值。我觉得他说的是大实话,足见先生在大作家心中的高大。先生永远是作家的榜样,文学爱好者的偶像。激励我们,抖擞精神,在文学的艰难路上砥砺前行。
几十年来,我心中始终燃烧着文学的火苗。有过彷徨,有过怀疑,有过软弱,但从未熄灭过。历经坎坷,艰难曲折,依然对文学情有独钟,不离不舍。我的心中,一直装着鲁迅先生。先生的书,深深印在我的心上,鼓舞着我,焕发出无尽的精神力量;先生的话,像醒钟在耳畔回响,激励着我,以笔为犁,勤奋耕耘,写出心中最美的篇章。
我的《鲁迅选集》,会永远陪伴着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