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频道 > 辽宁人物正文

雷锋精神的传承人——乔安山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时间】2020-03-05 18:02:24  【阅览】

分享:

  乔安山,原铁岭运输公司车队工人,1941年5月15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原型素材就是乔安山,他几十年默默坚持传播雷锋事迹,为雷锋精神的传承做出突出贡献。

  1959年在鞍山钢铁公司,乔安山结识了19岁的雷锋。两人在一个宿舍里同吃同住,情同手足 1960年雷锋报名参军,来到沈阳军区某部,因为二人参军前都会开车,成为了某部汽车连的战士。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乔安山是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他俩同开一辆车,一起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天寒地冻的日子还一同睡在一个被窝中。

 

(乔安山与雷锋学习毛泽东选集)

  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和乔安山开着J7-24-13号嘎斯汽车装着新棉衣回到连里。雷锋向连里报告说车况不太好,要求及早安排保养,然后就准备和乔安山一起把车开到连部后边三营九连炊事班门前的自来水管边,把车上的泥土冲刷一遍。当时运输连的汽车并不多,每个司机还摊不上一辆,只能轮着来,雷锋为了多给乔安山个开车的机会,便让乔亲自开车,他来指挥。

  乔安山回忆说,当时九连外出执行任务去了,怕杂人进入营房,就利用道口的几棵树拉上了铁丝网。“班长上去把拦在道上的铁丝网弄了下来,我把车开到九连连部向左拐弯处停住了。这是个直角的死弯,前后左右回旋的余地很小,汽车保险杠的右侧还差20厘米就顶着九连连部的房子,左后轮距一棵杨树只有15厘米左右。杨树上拴着一根8号铁丝,连着一排1.5米高、小碗口粗的柞木方杆子,这是给战士晾衣服、晾被子用的。”

“当时我怕撞着房子,不敢开了,便把头伸出车门喊雷锋。雷锋说:‘别怕,你开,我帮你看着。’这样我就挂二挡起步,方向盘回转很快,整辆车一下儿就打了过来。可我当时不知道,雷锋因为我这一下出事了……”

  就在乔安山急转弯的时候,左后轮将离杨树最近的那个柞木杆子从根部挤断,柞木杆与杨树之间的铁丝同时被挣断,折断的柞木杆在另一侧铁丝的拉动下向汽车左侧的前方弹出,正好砸在雷锋头部的左太阳穴处。

“当时我停好车,回头一看,发现好多人围在雷锋那里,我下车跑过去一看,班长的鼻子和嘴在往外喷血,我当时就吓蒙了……” 

(雷锋与乔安山开的车)

  事故发生后,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雷锋送到附近抚顺市第二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抚顺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了,年仅22岁。

  6个月后的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为雷锋题词。


 

  组织上对雷锋同志的牺牲定下结论:“因公殉职,意外事故”,乔安山没有直接责任。当时告知他雷锋之死的对外口径是“因公牺牲”,要他保密。虽然组织上百般劝说他不要背包袱,但战友的死一直使乔安山抬不起头。

  雷锋同志牺牲后不久,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雷锋同志的高潮。国防部于1963年1月7日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这段历史从乔安山的生命中淡出是在1966年,那一年,乔安山从部队转业到机械部第五建筑公司,那是一次他和历史割断的机会。离开部队后,乔安山竭尽全力向周围的人隐藏起他和雷锋的那段不平常的关系。后来,他又来到铁岭运输公司车队。那时候,他选择了沉默,开始了他仿佛没有个人历史、没有过去的隐居生活,50多年,从黑发到白发,好似在不知不觉中静静走过。

  乔安山虽然对外保持沉默,但在他心中,雷锋一直存在。他有两个儿子,从小到大,是听着父亲讲述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连孩子都感觉到自己的父亲和别的父亲不太一样,特别严厉。直到现在,他们还能回忆起小时候,捡到东西了,父亲督促着他们站在寒风中等失主来认领的情形。

  1988年的一个冬天,乔安山从沈阳返回铁岭,途径辉山,遇到一位被车撞倒在地的老人。当时前边的汽车全都绕开老人而行,乔安山见到后,立刻把他送到了医院并垫付了住院押金。之后老人的儿女找到了乔安山,指责他是肇事者,夺去了他的驾驶执照,要他赔偿所有的损失,医疗费误工费,加在一起一共4万元。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老人面对这种情形,不置可否。做好事的乔安山却因此惹上了麻烦,蒙受巨大冤屈。

  五十多年过去了,乔安山因为有着那样一份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面对任何坎坷、曲折的人生,总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宽容与忍让。难受时,他就会想到一个人,也只有他能给乔安山无限的宽慰和支持。这个人就是埋葬在抚顺的大哥——雷锋。每到这时,乔安山都会到雷锋面前大哭一场,诉诉心里的苦。但精神上的宽慰,似乎并不能解决乔安山的现实问题。  

  1991年,铁岭车队承包给个人,乔安山待岗回家。几个月里,两个儿子也相继下岗,本来陷入困境的家庭,这时候已是雪上加霜。压抑与窘困积聚在心头,再加上人们这样那样的议论,乔安山一下子疯了,大雨天光着脚往外跑,不吃不喝,瞪着眼不说话,不认人。

  1995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将乔安山与雷锋的故事传播开来。1997年,一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乔安山33年平静的隐居生活从此打破。乔安山“出山”了,他到大江南北去作巡讲,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1997年3月至今,乔安山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每年三四月份,他最忙碌,从人们的邀请当中,乔安山知道,今天的人们仍然需要雷锋。雷锋像一颗钉子,一颗默默无闻的钉子,人们永远需要雷锋。 

(乔安山宣讲雷锋事迹)

  成名之后,抚顺雷锋团把乔安山及家眷接到了抚顺,他成为了抚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弘扬雷锋精神报告团副团长,每月老两口除了退休工资还能领到1500元补贴。乔安山说,尽管他与抚顺市关工委的关系很不错,但他从来没有张口,为两个下岗的儿子求过工作,“在我的鼓励下,他们卖起了茶叶和酒,身为父亲,我只能提供帮助,但不会为他们开后门。”

  除了对外宣讲,对于子女,乔安山的“学雷锋教育”可谓深入骨髓。一年冬天,乔安山的大儿子在马路上看到了一个冻得快晕过去的货车司机,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大衣脱了下来给他。

  孙子小时候在马路上捡了5角钱,乔安山劝他还给警察叔叔,但当地警察却不愿拿钱,还对乔安山的孙子说,“拿着钱去买糖球吃吧”,得知此事后,倔强的乔安山找到了这个警察,说了他一顿,“你们怎么可以不让孩子做好事呢?”

  孙子长大后,成了厂里的“学雷锋标兵”。而最让乔安山骄傲的,是他的孙女乔婷娇,她大学还没毕业就主动要求要去部队当兵,乔安山于是把孙女介绍到了雷锋生前的所在团。乔婷娇不负众望,入伍后不久当上了雷锋纪念馆的解说员,继续宣扬雷锋精神。

 

(乔安山孙女乔婷娇)

  现在,乔婷娇退伍后到了清华大学工作,她也坚持在全国各地演讲,接过爷爷的火炬,将雷锋精神传颂给更多人。

  78岁的乔安山说,这20年来他演讲雷锋的次数已经超过3000场,平均两天就有一场。但这3000多场演讲,没有一次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他演讲从不备稿,而且“雷锋的故事永远讲不完”。

  这就是雷锋战友乔安山的不平常的故事人生。他说雷锋大哥永远活在他的心中,是雷锋永远都活跃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雷锋。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liaoningpindao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