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生健康 > 健康资讯正文

湘潭持续发力保护治理湘江

【时间】2019-05-08 16:18:30  【阅览】

分享:

     湘江,母亲河,在湘潭呈U形穿城而过。多年来,湘江两岸工矿企业林立,污水无序排放,重金属污染严重,一度成为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2013年,湘潭落实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治理湘江。如今,湘江干流基本达到二类水质,江水为近年最优。然而,保护和治理湘江远非一日之力、一时之功,当前仍面临着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城区雨污混排、竹埠港遗留隐患等风险。为了母亲河的长治久清,该如何对症下药?连日来,湘潭日报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治养结合遏制黑臭水体反弹
   每天早上,家住岳塘区中地凯旋城小区的石湘桥都会骑着电动车来到南洋渠,照例巡渠。
   南洋渠源于岳塘区联合村、和平村以及湘钢,流入湘江。渠道总长2.66千米,集雨面积达3.79平方千米。两岸绿色的水渠,一眼望不到尽头。
   石湘桥沿渠而行,仔细观察水渠的水质、渠面垃圾、污水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他就会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前来处理。“水渠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的保护意识也提升了,目前还未发现异常。”石湘桥巡逻完南洋渠后,骑车前往另一条渠道。
   石湘桥是湘潭市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2月,该公司临时接管城区16条黑臭水体的专业养护工作,给每条渠道配置了一名巡逻员,并且安排专业团队做好日常保洁、水质检测、设施维护等工作。“我们还将引进先进的纳米气泡和生态湖岛等生态养护技术,更科学地做好黑臭水体后续治理工作。”市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立新说。
   2015年,湘潭全力推动城区24条黑臭水体治理。2018年,这24条黑臭水体已完成基础治理工作,治理经验获省级通报表彰和部省宣介推广。
   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如何做好黑臭水体后续管理这篇文章,让治理成果经得住“回头看”,是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目前,湘潭市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目前,城区完成基础治理的黑臭水体的管理责任已全部移交给属地政府;水体的专业管养工作暂由湘潭市政科技集团临时接管。正式专业养护单位将在下一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赵仁杰介绍。
   不久前,湘潭市还出台了《湘潭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3年)》,明确了以属地区政府、园区为责任主体,建立日常管理与专业养护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全面形成稳定达标管理机制和长效养护机制。各城市区、园区完成调查摸底后新增零星黑臭水体的治理,同时启动黑臭水体调水补水工程,增强河渠水体流动性,提高自我净化能力。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黑臭水体沿线雨污分流改造。
  雨污分流防控城区雨污混排
   湘潭是一座老城,因为诸多方面原因,雨污分流不到位,混排现象依旧在城区多地上演。雨污混排从源头上造成了湘江水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2018年3月,湘潭市出台了《湘潭市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方案》,以全面实现市城区“雨污分流、污水进厂、雨水入河、雨污各行其道”为目标,以解决水源地保护和黑臭水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市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区排水系统防洪排涝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湘潭市水环境质量。
   作为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安排人员对城市区主次干道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商业区、居住区排水管道开展前期调研,摸查排水系统建设状况以及污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找出出水口位置及排水取向,查明是否存在内涝、管道堵塞及管道泄漏、管道系统不完善、混接、错接等问题,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评估,汇总排水管道基础资料。
   “通过普查,我们对城区雨污混排的‘家底’已有了初步掌握,下一步将分片区进行细致排查与改造。”市住建局城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将以7条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启动沿线较大的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雨污分流改造,对主次干道问题突出的雨污管道进行改造、修缮。
  源头治理确保入江污染源达标排放
   如何巩固和提升湘江治理成效,市生态环境局水污染防治科有关负责人雷俊表示,未来3年,加强河东、河西污水处理厂以及湘钢炼铁口这3个排口风险源日常管理,确保入江污染源达标排放显得尤为重要。
   这3家单位都是重点排污单位,目前正在实施在线监控升级改造,在此前实时检测COD、氨氮和PH值等监测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总氮、总磷两个污染因子;在总排口和在线监控站房安装了视频监控,以防弄虚作假;加装了带超标留样功能的混合采样设备。
   “混合采样设备每10分钟抽水一次,累计两个小时检测一次,更加精准反映水质情况。”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郭施洋称,一旦污染因子超标,水样会保留在混合采样仪器内,供企业和环保部门检测,确保公平公正。目前,全市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和湘钢共计12个单位完成了在线监控升级改造,环保部门正在改造升级对接平台,预计上半年完成投入使用。
   郭施洋还告诉我们,每年监察、监测联动,按照“双随机”对污水处理厂和湘钢炼铁口全面“体检”,现场检查污染设施运行、环保管理制度落实及水质情况。市环保监测站每季度对这些单位开展监督性手工监测,全面监测更多污染因子,与在线监控数据进行比对,确保入江污染源达标排放,切实保障湘江水安全。
  加强应急管理,应对突发事件
   湘江作为“母亲河”,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呢?
   市生态环境局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周芳称,目前,在马家河、易家湾、五星断面建立了3个自动监测站,省、市环保监测站24小时实时掌握水质情况。环保监测部门还对这些断面进行日常手动检测,一旦发现异常,他们将立即提供应急预警。
   湘潭已建立完整的应急指挥体系,由市政府牵头,生态环境、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动,借助第三方社会力量,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让各县(市)区、园区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
   “我们还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应急资源库,吨桶、活性炭、吸油索、发电机、防护服等应急物资一应俱全。”周芳称,他们还与省生态环境厅合作建立了应急专家库,一旦有突发事件,马上有专家出面指导。
   此外,长株潭三市还签订了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上下游建立互通机制。“上游有情况,及时通知下游,提前做好应对举措。”周芳称,这些有力举措全力保障了湘潭饮用水安全,保障了全市供水。
   目前,市政府新出台了《湘潭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优化了应急举措,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能,加强了事后调查评估等,更具操作性,更有力地保障湘江水质安全。
   “保障全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就是要重点保护市区一水厂、三水厂、九华水厂3个饮用水水源地。”周芳称,这3个饮用水水源地均已编发了应急预案,并通过省专家评审,下一步将由市生态环境局以市政府的名义发布实施,进一步为湘江水加上了“双保险”。
  加快竹埠港场地生态修复,消除历史遗留隐患
   竹埠港老工业区曾经是湘潭经济发展的“功臣”,但它也让湘江承受无法承受之重。2014年,湘潭按照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部署,全面关停28家化工企业。
   “竹埠港的关停退出就是为了保护湘江水质,企业关停就意味着对湘江减排;对竹埠港做片区规划,都是优先考虑区域污染与湘江阻隔,确保历史遗留污染不会流入湘江。”市生态环境局土污染防治科负责人许国兵说。
   许国兵介绍,竹埠港化工企业退出后,湘潭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渗漏废水进行了全面治理,目前已基本完成废渣、废水治理。目前看得见的影响湘江水质、环境安全的部分基本已经修复到位。
   竹埠港风险管控工作也已全面启动,目前已经完成整理调查、采样检测工作,正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将出台立体污染地图。与此同时,竹埠港片区规划也是根据风险管控出勘的情况,由环保专家参与制定,届时,将因地施策,针对土壤实际情况,进行治理、调整、开放再利用。
   今年是竹埠港治理全面推进落实的一年,待竹埠港治理思路和方案出台后将全面铺开竹埠港地区治理。届时,将依托湘江风光带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一些环保治理阻隔工程,确保竹埠港地下水、地表水不流入湘江。
   许国兵说,环保部门将按照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持续推进竹埠港地区生态修复,最大限度清除污染“毒瘤”,降低污染风险,让市民喝上放心水。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anji02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