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黑龙江讯(记者:李家云)村里矛盾纠纷多、村镇距离市区远、辖区外来人口多……这是黑龙江省宁安市公安局镜泊派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怎么让“红脸人”变成“笑脸人”?如何解决基层警务服务中“梗阻”现象?怎样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镜泊派出所做好“调”“服”“防”三门“功课”,构建治安防控新格局,辖区百姓平安指数显著提升。
“三色评定”“三级跟踪”
做好“调解功课”“你们可帮我解决大问题了,用网络流行语咋说来着?对!给民警们点一个大大的赞!”村民老孙笑着说。近日,老孙和邻居小刘握手言和,彻底解决了因土地纠纷引发的矛盾,这是镜泊派出所探索实践的“双三”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实例。
“双三”调解法即“三色评定”+“三级跟踪”。镜泊派出所按照矛盾有无激化可能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估,建立“红、黄、蓝”三色评定机制,“红色”即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民警每月回访两次;“黄色”即可能转化为治安案件的矛盾,民警每月回访一次;“绿色”即情节轻微、激化可能性较小但需驻村辅警时常关注的矛盾。
镜泊派出所在实践中还摸索出了“三级跟踪”工作法。通过整合防控信息,及时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做到提前预警,事前感知。在各村设立驻村辅警调解警务室,积极发挥群防群治调解作用,整合村警、派出所和司法部门等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在纠纷调解成功后,及时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把控,时刻关注调解后的情况,以防矛盾再次复发。
去年以来,镜泊派出所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到位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全科窗口”“我代办”
做好“服务功课”镜泊镇距离宁安市区93公里,群众到市里办事往返一趟要大半天时间,费力费时还费钱。百姓有了抱怨,镜泊派出所“开金方”“下良药”,开设“全科窗口”,使驾驶证审验等67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
镜泊派出所立足“一村一辅警”资源优势,以村屯“居家式”警务室为依托,推行村警专职化队伍“我代办”“现场办”服务模式。现在,辖区内所有村屯警务室都设有服务公示牌,村民们都有村警的手机号和微信号,农忙时节没空办、身患疾病不能办、孤寡老人不会办……面对这些难题,派出所民警辅警主动上门服务、随时答疑释惑,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安机关的服务热度。
“步巡+车巡”“反诈讲堂”
做好“防范功课”针对辖区外来人口多,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等情况,镜泊派出所主动走出去,与临近的多个派出所通力合作,建立起治安联防联动机制。他们采取“步巡+车巡”方式,加强镜泊湖畔区域、重点路段和重要场所的治安巡控,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提升辖区安全指数。
镜泊派出所积极整合村警、治安员、治保主任的力量,加强重点信息搜集研判,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把矛盾隐患发现、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邻里纠纷不出村、矛盾隐患不出所”。
此外,他们还把“反诈讲堂”“防骗课堂”搬到学校、村屯,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村民做好防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百姓讲解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