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频道 > 海南快讯正文

长安古乐保护传承20周年纪念展演座谈会在西安博物院举行

【时间】2024-06-11 19:20:12  【阅览】

分享:

      2024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文化遗产·汉唐丝路非遗·长安古乐”保护传承利用20周年纪念展演座谈会在西安博物院举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陕西省英才委员会主任罗振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岳松华,西安市文化局原党组书记杨守成,西安市文物局原党委书记董立群,西安市文物局原副局长李兴振,陕西省英才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联合国友好协会一带一路委员会总干事蒋明义,陕西省英才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占宏,陕西省英才委员会办公室助理杜曼,陕西省英才经济工作委员会樊江,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资深专家王世平,西安市武术协会主席方秀敏,西京学院长安古乐研究中心团队等嘉宾,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共同观看汇报展演并进行了研讨交流。

      本次座谈会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西安博物院、西安市长安文化研究会、西京学院长安古乐研究中心协办。 

      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秘书长、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西安博物院原副院长孔正一首先介绍了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职能作用,回顾了自己参与“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心路历程,详细汇报了长安古乐在西安博物院保护和传承取得的成果。

      孔正一说,长安古乐是中国音乐的主根和传承发展的龙头,也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唯一活态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博物院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唯一活态化传承地,又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和“让文物说话”重要指示的首倡地。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就是“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我们在这里举办长安古乐保护传承利用20周年纪念汇报展演座谈会,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孔正一表示,20年前,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成立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体现了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文化自觉和远见卓识。长安古乐的保护和传承事业,凝聚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群策群力的心血。古都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构建“一带一路”新格局的文化高地。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共同奋斗,在新时代征程上携手舞动中国音乐的文化龙头。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主任、长安古乐传承基地办公室副主任、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从古谱搜集整理、演奏艺术传承、音乐文化研究解读、民族传统乐器复原研制、龙族音乐心理调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青少年“研学游”、文化统战、文化拥军、文化扶贫、文化帮教、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革命文化红色基因传承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创造性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取得的成果。

      李铠博士说,只有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的古老文明,就是道法自然天人相合的中国文明。我们有万年传承的大道文化,也有万年传承的音乐文化。只是因为近代以来西洋音乐的强势冲击,才造成了中国音乐的衰落和传承的弱化。直至今日,中国音乐教育领域,还是以西洋音乐理论为金科玉律。学院派主流音乐家,依然带有严重的崇洋迷外情结。

      中国音乐在万年传承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几个轮回的兴衰起落。从上古时代“礼敬天地”的“五音疗疾”,演变到周朝的“礼乐治国”。再经“秦汉之变”以后,就留下了“汉唐遗音原生态”的长安古乐。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绝不能让长安古乐像印第安保护区艺术一样只是供现代人观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一带一路”新格局的征程中,我们不仅要让中国音乐“华夏正声”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还要让长安古乐再次引领世界音乐新潮流。

      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与西京学院合作成立了长安古乐研究中心。西京学院长安古乐研究中心将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长安古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古代传统民族乐器复原研制传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等方向。筹备成立西京学院古代民族乐器复原研制工作室和西京学院长安古乐文创工作室,深度参与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汉唐民族乐器复原研制项目工作,规划研制五大类十种“龙族之声”民族乐器,包括“龙阮”系列、“龙琴”系列、“龙胡”系列、“龙匏”系列和“龙埙”系列等。西京学院长安古乐研究中心致力于为社会培育一批民族乐器复原研制高技能工匠、开发民族乐器文创产品、助力陕西省民族乐器复原研制产业发展、建设长安古乐音乐博物馆、组建一支大学生长安古乐演奏团队、排演一场长安古乐音乐会、整理一套长安古乐文献影像资料、研发一门长安古乐精品课程、拍摄制作长安古乐系列纪录片、赋能一个新农村长安古乐非遗文化特色小镇。加快长安古乐青年传承人团队的培养。同时,也将率先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学科建设的新模式,努力向全社会和全人类传播“华夏正声”。

 

现场观摩检阅成果,群策群力传播“华夏正声”

      孔正一和李铠的工作汇报结束后,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古乐团进行了汇报展演。

      按照中国古代音乐传统仪规,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罗振江应邀上台“击鼓宣乐”。

      首先演奏了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刚刚复原的汉唐宫廷大乐《朝天子》。接着,演奏了“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常态化演出节目,即《郁金香》、《满园春》、《大佛登殿》、《柳摇金》、《柳含烟》和《醉龙吟》6首长安古乐经典曲目。

      在互动参与环节,台下来宾手拿文字谱与简谱对照的曲谱,饶有兴致地跟着学习古谱识读和吟唱唐诗《柳含烟》。

      最后一个展演项目,是中国古代交响乐《四朝元》套曲。这组时长二十多分钟的节目,完美展示了中国古代交响乐“八音和鸣”的风韵。

      汇报表演结束后,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罗振江发表即席讲话。他说,二十多年来,陕西社会各界对长安古乐的保护传承事业一直都很关注。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陕西是汉唐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的守望地,守护和传承“汉唐遗音”长安古乐是每个陕西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希望省内外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长安古乐保护传承事业,祝愿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在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现场的来宾,对长安古乐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取得的成果,也都表示高度肯定和赞赏。同时,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期望和建议。

      “世界文化遗产·汉唐丝路非遗·长安古乐”保护传承利用20周年纪念汇报展演座谈会,是一次回望来路的成果检阅会,也吹响了“一带一路”文化新征程的集结号。

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丝路起点不负众望

      据介绍,长安古乐完整保存了唐乐律、唐乐调、唐乐曲、唐乐谱、唐乐器和唐乐式等唐代音乐核心元素,是以成套乐器再现古代中国音乐“八音和鸣”的经典模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典交响乐,被世界音乐界、历史考古界和文化旅游界誉为“世界音乐活化石”、“陕西千年活文物”和“汉唐遗音原生态”。其中有中国古代宫廷名曲和《诗经》、汉乐府及唐诗古曲,还有长安佛乐和道乐法曲及丝绸之路沿线民族音乐古曲。

      1997年,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女婿、延安时期革命文艺家、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贾芝先生亲书题词相赠,殷切嘱托李铠做好长安古乐保护和传承工作。缘此,1997年李铠在担任陕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时,联合陕西省文化艺术界和宗教界委员贠恩凤、赵季平、贾平凹、冯建雪、周志丽、萧云儒、陆栋、李晓东、释增勤、释宽绪、释吉祥、任法融等二十多位知名人士,率先提出了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古乐的提案。

      二十多年来,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先后提交支持长安古乐保护传承的建议和提案亦有二十多次。

      2004年,经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园林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宗教局、市科技局等6部委组成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李铠担任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主任。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在西安博物院设立传承基地办公室,马锐担任办公室主任,孔正一、李铠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西安市长安古乐保护开发领导小组,是全国最早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党政部门协调机构。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长安古乐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2004年,经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局批准,长安古乐、长安佛乐、西安鼓乐列入西安市碑林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西安鼓乐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长安佛乐经陕西省文化厅批准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经联合国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在中国区有22处遗址,在陕西段有7处遗址。其中,位于西安博物院的唐荐福寺遗址,包含有唐寺(荐福寺)、唐塔(荐福寺塔俗称小雁塔)和唐传长安古乐“三唐文化”。该处遗址的唐传长安古乐,是唯一被组合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博物院考察调研。在听取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项工作介绍时,习总书记表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和“让文物说话”的重要指示精神,自2019年7月31日起,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与西安博物院紧密合作,常态化举办“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开创了陕西文物景区最早的文旅融合发展小剧场演出模式。这个非遗文旅演出小剧场,既是面向中外游客观众传播华夏正声“汉唐遗音”的社会教育大学校,也是向观众普及音乐康疗知识的大课堂,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和赞许,被誉为古都西安的“丝绸之路唐乐会客厅”。

      “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小剧场,利用唐·荐福寺遗址方丈殿仅120平米场地为游客观众服务。常态化演出每天6场,机动加演5场,每场30分钟,选取长安古乐现存2800首古谱的6首经典曲目,完美展示唐传长安古乐“八音和鸣”的精华。

       从2019年7月31日2022年年底,在经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几度中断演出的情况下,“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仍然跨两个年度运营了12个月。截止2023年7月底前,该音乐会演出已超过 5000 场次,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观众超过6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过300 万元,为国家贡献增值税和财政收入超过 130万元。

       “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开办以来,多次接待了省市党政部门、人大、政协的调研观摩,两次与白俄罗斯国家艺术团进行文化交流联谊,先后接待过8国驻华大使和美国大西北华人总商会主席参访。2021年7月6日,12国驻华大使夫人及文化参赞观摩“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盛况报道,为西安市创建国际化大都市、展示国家中心城市新形象产生了巨大的传播效应。中外游客观众的赞扬评论留言已写满12大本,受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百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网络自媒体的关注,各类新闻消息、专题、专访、综述报道达800余篇(次)。

      2022年,“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荣获西安市2021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竞赛二等奖,并且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本次 “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评选活动,获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类案例只有4个,“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即为其中之一。这是陕西省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类项目首次在全国性评选中胜出。2023年,在“榜样的力量”聚焦陕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中,“长安古乐丝路文旅音乐会”项目受到陕西省工商联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表彰,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被评为“榜样单位”,执行院长孙晓奇和常务副院长郭曼及合作单位西安博物院党委书记甘洪更被授予“榜样人物”称号。

助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

      2023年8月17日至8月20日,以“激发产业新动能·书写协作新篇章”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暨2023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展示了复原研制的中国古典传统民族乐器“龙族之声”系列产品,让国内外观众看到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保护和传承的新成果。在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举行的总结评比中,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获授“优秀参展奖”。

      2023年11月13日,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将复原研制的一组“龙族之声”系列民族乐器,捐助提供给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杭州举办的陕西文旅推介会,用来自“汉唐遗音”的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复原研制的龙族阮系列乐器,展示了陕西文旅“三秦四季”的时代风采。

      2024年5月23日,第二十届深圳文化旅游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和西京学院长安古乐研究中心联合送展的“龙翔”古琴系列产品,带来了一股浓郁的周秦汉唐文化风韵,成为各方关注的亮点。6月7日,在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举办的深圳文博会优秀参展企业表彰会上,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荣获了表彰奖励证书。

记者: 任芷均    陈世柱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海南编辑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