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实际,为水稻生产把脉护航——曹妃甸老科协省级老科协专家工作站侧记
【时间】2021-04-20 20:18:32 【阅览】次
分享:
根据省、市老科协的安排,结合曹妃甸区水稻主产区的特点和需求,筹建了省老科协水稻专家工作站。2019年5月28日,中国老科协副会长、省老科协会长臧胜业等领导亲自赴曹妃甸为省老科协专家工作站揭牌,标志着专家工作站正式开展工作。两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力推“基地(爱东农业)示范、科技(聚享合作社)引领、网络(专家在线)凝聚的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坚持贴近实际,为全区水稻生产把脉护航,取得了较大成效。我们其主要工作如下:
基地——示范
我们首先选择种地条件较好的爱东农业为基地,为稻农示范试验优良品种、推行优质耕作方式、提供方便高效的农作机械,亲自率先干,干给稻农看。
一、水稻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
为解决现有水稻种植品种老化、市场卖点低的弊病,2019年、2020年连续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一是从河北、天津、辽宁等地引进津育粳22、辽167、金穗20、沈农9816等25个品种,占地4亩,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考察引进品种在本地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特性,从中筛选生长性能良好、产量高、米质优的品种,进行大面积示范。二是选择生长性能好、高产优质、市场接受度高的津原89、津育粳22、海育7233、滨稻8、滨稻999、津原U99、津香63-111、盘育、东壮039、津稻919等23个品种,占地300亩,开展大面积品种示范展示,进一步研究示范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水平和品质,通过示范向广大群众展示,使群众充分了解示范品种的优劣,引导群众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2021年,用240亩地,继续开展津原89、津育粳22、海育7233、滨稻8、津香63-111等9个品种的示范,并对津原89、津育粳22、海育7233、盘育、东壮039等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二、开展水稻大棚基质育秧技术研发与推广
水稻大棚基质育秧采用经高温发酵制成的水稻有机育秧基质,培育用于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解决了水稻育秧使用土壤作为育秧载体引起的长期取土会造成破坏耕地、破坏环境和土资源匮乏等问题,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培育的秧苗具有均匀整齐、健壮、根系发达盘结好、无残盘(残盘在机插秧时不能用,只能废弃)、重量轻、便于运输、插后缓秧快等特点。既解决了水稻育秧土资源匮乏的难题又提高了水稻育秧质量。老科协工作站专家通过亲临指导、共同探索,在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育秧基地和聚享水稻种植合作社水稻育秧基地全部采取了大棚基质育秧,育出的水稻秧苗每年能够满足2万亩水稻插秧用苗。通过老科协工作站专家对该技术进行创新、完善,指导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了技术发明专利,于2020年5月22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现处于审理阶段。
解决大棚育秧秧苗运输难题
三、研发大棚秧苗运输车,解决水稻大棚育秧秧苗运输难题
大棚育秧秧苗运输的传统方式有人力小推车运输和机械运输等。用人力小推车将秧苗运出大棚的方式劳动强度大,且由于单车装载量小导致工作效率很低;用农用四轮拖拉机运输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大棚内近端(从大棚入口算起)不能有秧苗,否则不能运输(因棚内不可能留有满足拖拉机行走宽度的作业道。如果留有能满足拖拉机行走宽度的作业道,将减少很多的可利用面积,大棚内的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会很低);二是拖拉机车轮压地,破坏棚内耕地平整度。特别是大棚内土地潮湿时,拖拉机车轮对大棚内耕地的破坏程度很大,耕、整棚内耕地的难度会很大。三是当大棚内土地潮湿时,车轮容易陷入泥土中,极大地破坏棚内耕地并极大地影响运输效率。
为解决大棚育秧秧苗的运输问题,省老科协专家工作站专家通过实地研究,制造了简易的大棚秧苗运输车。运输车包括车体、导轨。车体是L形的焊接构件,其包括竖框和水平的底框,竖框置于底框的一端,底框包括长方形的内框,内框内设有纵向的左纵梁和右纵梁,轮轴分别置于左纵梁和右纵梁底部的两端,轮轴的两端分别安装车轮,内框的外侧设有外框;车轮置于两条平行的导轨上,导轨置于大棚内的路基上,导轨的底部设有多个水平的稳定板。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输车个体小巧,操作方便,工作效率很高;采用人工推动,不需要动力机械,节能环保;轨道路基占用的是大棚内的作业道,不占用种植土地。通过2019年和2020年的使用,效果良好,并指导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于2020年5月21日申报国家专利,2021年1月22日获得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2020864155.0)。
四、开展农业项目建设工作
组织实施了2019年由曹妃甸区圣达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2020年由唐山久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唐山市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项目”;2020年由曹妃甸区爱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河北省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项目”;2020-2021年度以唐山久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的“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建设”项目。各项目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实施,按时完成了任务,通过了上级项目管理部门的验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参与曹妃甸区大米公用品牌建设
积极参与曹妃甸区大米品牌建设,为曹妃甸区大米协会申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柏各庄大米”编制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柏各庄大米》,于2020年11月19日发布,2020年12月19日实施,标准编号:BD13/T5277-2020。从而使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柏各庄大米》要求的曹妃甸区大米加工企业可以使用“柏各庄大米”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图标,使地理标志产品“柏各庄大米”成为曹妃甸区大米的区域公用品牌。(说明:河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柏各庄大米》的编写的原承担单位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是2019年由河北省市场管理局下达,在标准审定时由于指标的确定问题使标准起草单位、标准管理部门、大米加工企业意见不一致,导致该标准一直不能定稿,2020年9月受唐山市市场管理局和曹妃甸区市场管理局委托由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修改,具体由老科协专家工作站的专家承担了修改工作,通过对标准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与省、市、区市场管理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曹妃甸区内规模较大的大米加工企业多次协调,于2020年10月完成定稿分布。)
六、开展水稻测深施肥试验
目前水稻基肥的施肥方式为在稻田耙地前将肥料撒于田面,耙地时混入耕层,即“全层施肥”,其缺点一是施肥距插秧有10天以上的间隔期,在耙地、封闭除草、排水等农事作业中造成肥料流失;二是肥料混于整个耕层,而水稻插秧后根系浅,大部分肥料不能被水稻前期吸收,会有部分养分随水流失,造成肥料浪费。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引进水稻测深施肥技术开展试验,水稻测深施肥技术是在插秧机上加装施肥设备,在水稻插秧时同步在秧苗侧部施入肥料,使肥料与水稻根系深度保持一致,达到水稻插秧后生根即可吸收肥料,从而实现减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2021年在爱东农业的老科协专家工作站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不同施肥量试验,试验占地77亩,采用6个处理进行大区试验,探索适宜的施肥量及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七、开展水稻生产技术指导
1、指导解决水稻田稻草腐解毒害秧苗问题。曹妃甸区水稻田大部分实现水稻秸秆还田,在2019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气温较往年高,水稻田中的还田秸秆开始大量腐解,在秸秆腐解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毒害对还处于缓秧期的水稻秧苗造成了烧根、烂秧或不缓秧等情况,为此我们制定了技术措施,多次到田间指导群众进行稻田排水凉田,缓解秧苗受害,有效解决了秧苗缓秧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2、指导水稻秧田生产。一是指导育秧稻种的浸种。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属种传病害,一旦发病目前还无办法防治,会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减产,药剂浸种是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唯一有效办法,我们通过现场技术指导,在药剂种类、浸种时间、浸种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育秧农户和育秧公司掌握了技术,为水稻生产提供了保障。二是指导秧田管理。2020年水稻育秧期气温较高,对造成秧苗徒长、闷秧、烂秧,我们深入秧田,指导秧田通风降温等管理措施,使被指导农户和育秧公司避免了损失。
3、指导水稻大田管理。插秧后组织老专家到田间对水稻大田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进行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广大种稻群众提高水稻生产管理技术。
科技——引领
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水稻生产也是随市场需求不断更新的过程,为此占领市场就必须突出科技,在社会化分工、专业化服务的前提下,用科技确保食品安全。我们选择取得“全球良好农业”且通过“欧盟有机米认证”的聚享农业合作社为样板,实行“六统一”,充分发挥其科技引领作用。
1、统一新品种推广。突出科技支撑,划拨60亩作为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从河北省农林水产科学院滨海稻作研究所聘请农业专家教授及时指导。同时,与大专院校合作,从河北、天津、山东等地引进津育粳22、辽167、金穗20、沈农9816等25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引进品种在本地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特性,从中筛选生长性能良好、产量高、米质优的品种,通过大面积的试验,比对品种的生长习性、产品产量和品质,挑选出优质品种。新品种栽植后,邀请社员农户现场观摩,由社员选择认可的新品种,决定来年推广种植面积。
2、统一育秧。合作社改大田育秧为大棚集约化育秧,
现有育秧大棚50个,面积70亩。棚内实施全程微喷,秧本比为1:150,每季度可育秧2批,供2万亩大田用苗。满足了用秧需求,集约化大棚育秧实现了节水、降本,节约了土地面积,比常规育秧用水节水1倍。同时秧苗的规范化能与插秧机需求相配套,满足了大田机插秧的需求,确保了插秧质量。
3、统一机插秧。每年插秧季节从江苏盐城、海安农机
合作社调集插秧机60多台,单机每天插秧达到70-80亩,且插秧成本大幅降低,合作社规定只要是社员插秧,其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格5元让利社员,原来人工插秧每亩250元以上,现在只有50元就够了,大大降低了社员的生产成本,同时解放了劳动力,原来社员每天忙于插秧,苦不堪言,现在只是轻松读取数据即可知道插秧进度、面积和质量。
4、统一飞防。合作社每年从广州等地引进新型生物菌
有机肥,即老百姓所说的营养液;用修正药业提取的中药如苦参碱等试剂用来生物杀虫。购置无人机统一进行飞防,在飞防量过大时,因季节性要求,还要借助深圳极飞科技公司协助完成。统一飞防依靠科技,数据统一,社员可通过手机微信等手段对飞防实行后台监督,随时了解飞防状况,掌握地块位置、面积、药肥数量等数据,合作社也将数据向社员公开,社员可随时查验。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杜绝了个人私自无序用药施肥现象,确保了食品安全。
5、统一收割。实行运输与收割一体化,在每年的收割季节,都能从江苏、东北、山东等地调进收割机20-30台,按时间节点和配送要求,合作社直接就将收割的稻谷运送到收购地,社员无需操心,省去了大量人工。
6、统一收购。合作社实行订单农业。社员按照订单价格交售稻谷,落实收购合同,在订单合同合理保护下,完成保护价格收购,收购后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到全国各地市场,实现了合作社和社员的双赢。
网络——凝聚
工作中基层农户通过手机联系我们,进而成为我们的微信好友,密切了关系方便了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扩大了微信好友群,依靠现代网络,架起了我们与农户沟通的桥梁,我们成了指挥全区水稻生产的资讯中心,深受稻农好评。
建立专家在线平台:省老专家工作站邀请高级农艺师杨绍国、正高级农艺师张玉江、正高级农艺师杨建军为在线专家成员,将专家特长、取得成果等上墙、上网,公开于稻农,24小时随时解答稻农咨询。今年专家工作站工作要点提出了他们的主要工作:
1、发布全年水稻生产指导意见。针对当年生产实际,为广大稻农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发放明白纸,让稻农心中有数,生产有底,今年重点推介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津源89、津育梗22、滨稻8号、7333等,推广基质育秧、侧深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并针对水情紧张提出应对措施。
2、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在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生产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目前正是水稻育秧期,据统计今年全区有育秧大棚1442个,小拱棚育秧3091个,平铺育秧1609个。重点对全区大棚育秧的农户进行跟踪服务,在药剂选用、温度调控、水分管理上把关指导,确保不出问题,达到苗齐苗壮的标准,为全年丰收打下基础.
3、建群互动解惑授课。建立稻农通信、农业技术交流和农业种植户三个微信群,与811名稻农建立微信联系,对稻农提出的问题及时互动解答,方便稻农,提高效率。同时,不定期在群内发布农业技术实用信息,讲解水稻专业技术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当然,曹妃甸区省老科协专家工作站“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刚刚起步,仍在摸索、探讨中,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力求做好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区水稻生产再上新的台阶。
通讯员:常正顺、袁征、马丽娟
【责任编辑】dayanbianji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