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燕在线 > 大燕快讯正文

产业振兴:科技龙头,院士领航——唐山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省级院士工作站调查思考

【时间】2021-04-20 20:15:19  【阅览】

分享:

     近四十年来,唐山沿海40万亩对虾养殖业一波三折,历经磨难。然终靠科技在抗争中不断发展,并取得了较好收效。
    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以养殖东方对虾为主的海水养殖业,一时间风靡唐山沿海,面积迅速超过40万亩。以唐海县为例,1988年经国家水产总局认可,获得对虾原总产、单产、规格、效益、创汇5项第一,从唐山养虾走向了世界。但1992年,养虾灾变,大多数虾池几乎“颗粒无收”,损失惨重。当时,新华社刊发通稿,唐海县政府悬赏50万元防治虾病!而后多年,奄奄一息的海水养殖业也只是改变养殖模式,推行了“虾蟹混养、虾鱼(河豚)混养”等立体养殖,期盼“东方不亮西方亮”。2008年,山东黄淮海水产研究所,培育“黄海1号”对虾新品种,使对虾养殖业回暖。2016年,河北省唯一水产院士工作站落户唐山曹妃甸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即: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会达水产”),使唐山沿海对虾养殖有了院士领航的科技龙头企业,近日,曹妃甸区老科协走进该院士工作站,对其进行了认真的调研、考察学习,现总结报告如下:
    成就:会达水产院士工作站建立五年来,逐年更新了黄海1号、黄海2号、黄海3号、黄海4号、黄海5号,为虾农不断提供抗虾病、保丰产的新虾苗。今年,他们又培育出“耐低温、抗病毒、个头大”的虾苗,已经投向虾农。考察中虾农这样说:有了院士工作站,我们如同找到了天上的北斗,把握住了养殖的方向,心里有了丰收的喜悦。
一、院士科技龙头:拯救了徘徊的对虾养殖业
柳赞镇地处渤海湾畔,是一个传统渔业小镇,海洋资源丰富,渔业种类繁多,主导产业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为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集聚、培育、服务人才,依托全省唯一一家水产养殖院士工作站,积极与院士专家团队开展合作,从政策、资金、技术发展、技术引进和转化等方面给予支持,坚持依靠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将海水养殖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助推了镇域农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会达水产作为本行业生力军,依靠院士团队研发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快了水产养殖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水产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为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会达水产是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中国对虾种质资源场、省级中国对虾良种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地处曹妃甸区柳赞镇,占地10万平米,现有工厂化标准养殖水体80000立方米,池塘养殖面积11800亩,集良种选育、苗种孵化、水产养殖、水产加工销售、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2016年“神鳌”牌产品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在企业的发展中,极力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搭建起了产学研技术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同行业的前列,并在新品种引进、良种选育等方面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带动了本地水产养殖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
二、院士科技龙头:聚集了专业人才
从2006年开始,会达水产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展开合作,与中国工程院赵法箴院士签订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建协议。2017年8月,曹妃甸区省级院士工作站正式在会达水产挂牌成立。到目前为止,公司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具体工作制度,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组织保障。经过长期的硬件建设和科技攻关,在院士工作站浓厚的“引才、惜才、爱才”氛围影响下聚集了更多人才,已经形成了科研方向明确、人员结构合理、设备优良、活力巨显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创新科研团队。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引进了诸多博士级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了院士、专家及其水产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结合,有效发挥了高端人才在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了产学研为一体的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科研团队,搭建了配套设施完善、国内一流的水产养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了一个具有行业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集群,将水产养殖现代农业打造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了传统农业结构的改造升级。
三、院士科技龙头:更新养殖品种
    多年来,会达水产始终把品种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站在技术引领的最前沿,大力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塞内加尔鳎全人工繁育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成功引进了条斑星碟、漠斑牙鲆、钢头鳟三文鱼、珍珠龙胆石斑鱼、斑石雕、东风螺等十几个新品种,其中有4个新品种为全国首家引进,并成功繁育、示范和推广。丰富海水养殖品种,带动了工厂化健康养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促进渔业增产、渔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我市沿海水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品种创新,不仅推动了我区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养殖企业的创新与进步。率先引进中国对虾“黄海1号”、“黄海2号”、“黄海3号”、示范推广及新品种“黄海5号”的新品种研发,使我区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及规格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促进了养殖户的增收。选育的“黄海”系列苗种、亲虾供应,带动农户2500户,辐射范围包括唐山本地区、山东、辽宁、天津等地,面积6万多亩,为其他企业和农户创效2亿元。
公司先后完成了杂色蛤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开发研究、漠斑牙鲆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开发研究、欧鳎引进及人工繁育苗种技术、条斑星蝶引进及养殖技术研究、钢头鳟三文鱼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参加了唐山市海水名优品种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开发项目,获得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了唐山市沿海水产养殖实用新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了鱼虾多形状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四、院士科技龙头:拓展生产作业空间
    会达水产坚持把科技人才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众多人才发源地联系,着重探索水产养殖的新的模式,目前柳赞镇近海领域主要养殖南美虾、海参、东方虾、牡蛎等。其中牡蛎在黄渤海领域产量最多,但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依托大学院校科技人才合作,打造了上中下一体化养殖模式,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近海绿色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在近海养殖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生产作业空间,正在试验模拟深海养殖。2018年期间,经过中科院多次调研,研究出深海领域适合养殖海带、扇贝,质量达到中上等水平,得到外界一致好评,适合长期稳定发展。并将逐步形成海洋牧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可以人工控制,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此举大幅度加快了水产养殖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水产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为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思考:考察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公关的课题,一个个学成的博士,一个个鲜活的虾苗以及一张张虾农们的笑脸,我们由衷地为这科企结合的院士龙头点赞、叫好!
    一、科研有了基地。赵法箴,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水养殖专家,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在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及其高产技术和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培育出我国第一批人工对虾苗,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赵法箴团队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填补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选择育种研究的空白,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产业化以及促进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次赵院士亲临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走进一线,接触实际,直接倾听虾农呼声,是他的研究和贡献使曹妃甸海水养殖业如虎添翼。仅2020年,他系列开展了《中国对虾良繁体系建设项目》、《中国对虾“黄海5号”引进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中国对虾“黄海5号”新品种选育及养殖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重要养殖虾蟹类种质创制与健康苗种繁育”项目——“海水虾类良种创制与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培养研究生4名,并开展对外学术交流1次,团队对公司进行行业、技术发展讲座2次,培养育种及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才2名,培训技术人员人数83人。
    二、产业有了支撑。院士的到来,科技的推广,光大了对虾养殖业:仅2020年专家团队致力于中国对虾优良性状的提升研究,在“黄海5号”现有性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耐低温性状,以期可以克服自然温度的限制,实现早放苗、晚收获,显著提升商品虾规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团队坚持科研、抗疫、复产三不误,驻扎基地三个月,克服用工、采购、物流等种种困难,深入开展2020年度中国对虾耐低温良种家系构建和苗种扩繁的阶段性工作,并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了中国对虾优良苗种的正常生产和供应。“黄海5号”良种家系共计104个,每个家系留种个体数量为1600尾,扩繁苗种25万尾。
同时,开展中国对虾良种亲本培育及苗种规模化繁育,选育亲虾3500尾,规模化苗种繁育2.73亿尾,苗种主要销往曹妃甸区、辽宁东港和庄河一带。养殖推广面积6万亩,推广区域主要在曹妃甸区域。建立了中国对虾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
规模化繁育的中国对虾苗种,带动农户1600户,为其他企业和农户创效2亿元。会达水产作为中国对虾产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品牌、稳定的繁育、选育、养殖技术队伍,有效的提高了北方中国对虾水产良种及优质苗种的生产供应能力,良种繁育的推广,有力地提升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增加了渔民收入,促进了现代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实现三大创新:一是研发中国对虾“黄海5号”对虾多性状新品种选育技术,解决中国对虾“黄海5号”良种繁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育、繁、推”三位一体的中国对虾“黄海5号”水产种业体系。二是培育体长达到2cm的大规格健康中国对虾苗种,以进一步提升养殖成活率及商品虾收获规格。三是通过研发混养品种放养数量、放养规格、投放时间、病害防治、收捕等技术,开展鱼虾混养、生物接种等配套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建立了中国对虾“黄海5号”与河豚、白虾、三疣梭子蟹、海蜇等混养的绿色、健康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开发了适于中国对虾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并进行养殖示范及产业化推广。目前,会达水产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6篇。这些都为唐山沿海的对虾养殖实现了保驾护航,使对虾养殖踏上了广阔坦途。
    三、院士科技龙头仍需强化院士科技龙头是科企结合的产物,可谓科研机构与企业双赢,其社会效益斐然,为此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应该给予多多支持:1、税收政策优惠,促其壮大;2、用地政策宽松,保其发展;3、资金政策充裕,解其“瓶颈 ”4、奖励资金倾斜,为其“输血”。
 
通讯员:常正顺、袁征、马丽娟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dayanbianji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