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他们保家卫国,脱下军装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依然不改老兵的担当,工作中兢兢业业,业余时间奉献爱心志愿服务,退伍不褪色的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7月30日,记者走近几位普通的退役军人,感受他们的初心和担当。
公益救援彰显军人本色
7月30日,在训练基地进行日常训练的张亚森在训练间隙接受了记者采访。今年28岁的张亚森是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2010年参军到2012年退伍,两年的义务兵生涯铸就了他刚强、坚毅、热心公益事业的热血心肠。
“2017年的一天,我在滹沱河边看到蓝天救援队在执行救援任务,我当时就很想像他们一样为社会作贡献。”张亚森说,后来他通过搜索加入QQ群,成为了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后,2018年底,他终于成为蓝天救援队的正式队员。
7月2日,张亚森正在处理私事,突然接到通知,深泽有人掉入河边的沙坑,需要紧急救援。接到通知后,张亚森联系其他队友,带上潜水服和搜救船,立即驱车前往。当时深泽县境内连降大雨,救援条件非常不利。张亚森和队友到达救援现场后,马上开展紧急勘察,他们发现沙坑的边缘还在不断塌陷,坑下情况也不清楚。时间就是生命,张亚森和队友叫来增援,使用声呐和水下机器人进行探测。雨还在下,身着短裤T恤的张亚森顾不得寒冷与劳累,想尽办法进行救援。他说,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在连续救援8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将人救出。张亚森连忙把事先准备好的床单给遇难者盖上,避免家属直视。“我们在救援时的各方面细节都要考虑到,当时围观的人很多,这是给遇难者最后的尊严。同时,家属当时情绪激动,我们要减少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张亚森说。
加入蓝天救援队近两年来,张亚森参加大大小小的公益救援20多次。谈到为何热衷公益救援,张亚森回忆说,2011年,战友参加水灾救援任务时不幸牺牲,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自己对公益救援有了更多关注。“军人就该退伍不褪色,脱下军装我的内心依然是军人,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张亚森说。
在石家庄蓝天救援队中,有十分之一是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已成为这些人内心的共同信念,他们平时刻苦训练,积极执行救援任务,在整个救援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战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老哥,这些防暑用品您收着,平时有啥需要帮忙的您就说话。”7月28日上午,刘红信带领社区几位退役军人,带着自筹钱款购买的防暑用品,来到辖区几位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看望慰问。在谈一社区提到刘红信,几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今年53岁的刘红信,是长安区河东街道谈一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站长,2018年进入服务站工作以来,他兢兢业业为民服务,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以服务好辖区广大退役军人为宗旨,刘红信总是把“战友”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2019年,刘红信为社区申请到4个退役军人专用公益岗位,社区一位下岗失业的退役军人王建平神色匆匆找到他,说自己想要申请公益岗位,可是因为人事档案丢失不知怎么申请。刘红信核实王建平符合条件后,和王建平说可以找原部队开证明,之后,他又积极帮助王建平开好所需的下岗证等证件,终于赶在报名截止前把资料递交了上去。之后,王建平被安排到长安区交警大队工作,多次找到刘红信向他表示感谢,可刘红信表示,“现在社区就是我的第二战场,受党和部队教育这么多年,我还能在社区继续发挥余热,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我来说就是最有意义的。”
刘红信告诉记者,“一朝为兵终身是兵,力争做好工作才不负组织和‘战友’的信任,‘战友’的事就是我的事。”
军人精神融入平凡岗位
7月30日上午,37路队党员班长张志华和同事们再次走进河北省血液中心进行义务献血。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向祖国献礼。
张志华今年39岁,是省会公交37路车队的公交车长,1999年入伍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2004年退役他加入省会37路公交车队工作,既是退役军人又是党员的身份,让他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军人本色,坚持高标准对待工作,并热心服务好每一位乘客。对待内部工作,他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遇到困难不退缩。每次遇到大雨大雾等极端天气,公交线路恢复后,他总是抢着第一班出车。同事有困难,他也总是带领党小组成员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在行车过程中,有特殊乘车群体乘车,张志华总是不忘暖心关照。37路公交车有一位常客李奶奶,78岁的她住在太平河敬老院,每月定期都要乘公交车来市里取药或做检查,每次李奶奶坐电动轮椅到37路始发站乘车,张志华总是喊来同事一起帮忙,小心把李奶奶的轮椅搬上车放好,为老人安顿好座位。到站后,再耐心把轮椅搬下车,把老人扶到安全位置,这件事,他和同事们一坚持就是2年多。李奶奶多次致电感谢热心车长的帮忙,可张志华总是乐呵呵地说:“帮助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
从事公交车长12年来,张志华做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对此他表示,虽然现在已经脱下军装,但军人本色一刻不曾忘却,把军人精神融入到平凡的岗位中是最有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