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啥也不敢买、看都不敢看”到“想吃啥买啥、每逢集市就转转”。
从“每天上学十多公里山路”到“学校离家只有一墙之隔”。
从“漏雨的泥瓦房”到“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
邸永海一家移居到行唐县上闫庄乡庙岭沟社区后,日子愈发轻松。
“过去在深山里,全家六口人挤在上世纪9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漏雨透风,加上交通不便,孩子上学、出去打工都不易,现在住楼房,孩子们一人一间卧室,周边工作的机会也更多。”邸永海说,搬出深山的生活,比预想中的好太多。
如今,在行唐,更多的“邸永海”过上了“搬”出来的幸福生活。截至2019年4月,行唐县上闫庄乡庙岭沟区域的蒋家峪、瓜家峪、上王庄、石坊、塔沟、石佛店6个村356户960人全部搬进了新家。上闫庄乡副乡长赵建永说,9栋社区楼房的建设主要靠财政补贴,每人仅需掏3000元钱,就能搬进新家。
搬出深山 开启新生活
西出行唐县城,车行1个小时,就到了行唐县唯一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上闫庄乡庙岭沟社区。干净整洁的小区,崭新的楼房,邸永海的家就在这里。
“我们夫妻俩一间,四个孩子一人一间。”谈起目前的生活,邸永海很满足。
“房子里的瓷砖、电灯、橱柜、地暖,包括煤气罐都是政府给装好的,我们只需要安置点家具就拎包入住了。”坐在宽敞新家的沙发上,邸永海的爱人杨美仙动情地说,现在不光住得好了,生活也极方便,小区里卫生室、超市、便民服务大厅一应俱全,小区出门右拐就是学校,前面还有大公园,谁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谈话间,邸永海掏出他刚买的新手机。“你们看,这是我刚从口头镇买的手机,2000多元。”他略显腼腆地说,现在离开手机可不行,做生意全靠它哩!
邸永海口里的“生意”,指的是肉牛养殖和蜜蜂养殖。“原先在山上没场地,搬到社区后,旁边就是一个养殖小区,加上扶贫小额贷款,今年养了20多头牛,60多箱蜜蜂。” 他说,保守估计一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场地有了,加上政策扶持,邸永海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贴心设计 融入新社区
土豆、小葱、黄瓜、豆角……在庙岭沟社区对面的菜园里,各种蔬菜生机盎然,住户们不时来挖几个土豆,或摘上一把豆角,拎回家里。
“这些菜都是自己种的,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拿去卖,还多一份收入。”邸永海说,自家六个人,分了0.12亩菜园子,平时牛场不忙的时候他就去地里干干农活儿,种菜养殖两不误。
常年居住在大山里,种地已经成了习惯,如何解决搬迁群众“离开了土地就不习惯”的焦虑?行唐县上闫庄乡提前谋划,积极争取,把社区对面空地划为“菜园”,按人均0.02亩分给每户。“菜园子一方面为大家节约了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让搬迁户故土难离、乡愁难解的情绪得到释放。”赵建永说。
同时,为了丰富搬迁群众的休闲生活,行唐县在社区附近还建起了占地面积46亩的庙岭公园。公园里绿树成荫,还有供人休憩游玩的小亭子和体育设施,现如今,已经成了远近知名的网红打卡地。邸永海说,一出小区,就是公园,现在他们这些从大山搬出来的村民,也像城市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玩起了手机直播。
稳住就业 奔向小康路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这是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考验。
在距离庙岭沟社区只有500多米远的地方,记者看到了上闫庄乡的易地扶贫后续产业乐童服装厂。“服装厂是今年春节期间开始启动运行的,目前有工人20多个,主要是做童装、牛仔裤等。”赵建永说,另外,乡里还建设成规模化养羊场、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按照“一户一人”的原则,安排公益性岗位108人,年人均收入可达4320元。所有贫困户全部入股辰雨基业,每户每年分红1200元。
6月份刚到服装厂工作的赵美容,家里有两个孩子还小,不方便外出打工,就在服装厂上班了。“出了小区,走几步就到了,特别近。”赵美容激动地说,孩子上学有雨露计划补助,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他们还享有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年底有扶贫项目分红,创业还有小额扶贫贷款,“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俺们奔小康的路上没有一点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