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研究中心与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智库年度报告之《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1)》。报告提出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北全力推进,成绩斐然,高端协同平台得以建立、“三区一基地”建设迅速推进、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创新取得实效。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发展形势、发展要求都发生了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也面临着多重任务。河北作为京津冀发展的关键一环和短板制约,同样面临着全新的发展任务和发展要求。
图为河北新发地市场。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三区一基地”建设迅速推进,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长久以来,缺乏高端承接平台和产业发展载体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的短板和弱项。“协同发展核心载体得以建立,高端平台建设实现突破。”报告认为,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特别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局面得以改善。
“三区一基地”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承接有序推进。
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报告指出,经过转型提升,河北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获得大幅增强。与此同时,河北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出了一套新动能“增量培育”的“组合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环首都贫困带基本消除。“十三五”期间,河北围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建设,突出新型和统筹两大主题,优化城镇结构布局,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6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环首都贫困带基本消除。2019年河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62%,比2015年提升6.29个百分点。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系统韧性和稳定性大幅增强。2019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50.2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2%,劣V类断面较 2014年下降36.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35%,生态系统韧性和稳定性大幅增强。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商贸物流发展进入新阶段。2019年河北全社会货运周转量比2013年增长18.6%;港口泊位总数达到213个,货物吞吐量11.6亿吨,比2013年增长30%;全省网络零售额实现3600亿元,快递业务收入242.4亿元,增幅34.1%。
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发展核心支撑进展顺利。
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京津冀便捷通勤圈得以建立。大兴国际机场成功通航,太行山高速、京张高铁等相继建成通车,市市通高铁目标得以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便捷通勤圈初步形成。
生态保护协作不断突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步入协同立法阶段。2020 年京津冀诞生首部区域协同立法——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同一文本、同步实施。
产业承接协作不断深入,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精心培育了43个重点产业承接平台,一批批制造业疏解项目落户河北。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扎实推进,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石家庄五大示范区各具特色,大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带初具规模。
京津技术转移转化大幅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实效。合作实现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2019年,河北吸纳北京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00亿元,是“十二五”末期的三倍还要多。
面临三大任务,推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内外双循环下城市群(都市圈)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区域产业结构质变下以都市圈为核心的要素配置和产业重构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化进程放缓下基于城市群协同的多增长极式发展模式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报告提出,面对发展新形势与新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至少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要在内外双循环格局构建中实现突破,为全国双循环格局的形成提供支撑和引领。以双循环格局构建为核心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双循环格局构建为核心推动区域共建、共治、共享,以双循环格局构建为核心重构基于质量效益的区域产业链路径。
要在推动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上实现突破,具备国际示范意义的现代化新型首都经济圈雏形。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提升京津冀空间结构。以产业体系区域性重构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提升京津冀经济结构。以统筹开放为核心,进一步构建京津冀区域开放大格局,为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贡献力量。
要在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的确立上实现突破,形成对全国其他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突破,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多维创新体系构建上形成突破,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主要策源地。在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成为全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高地。
“十四五”期间,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一方,推动和支持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河北要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空间载体,为内外双循环的构建提供基础性节点支持;为京津冀高质量动力源的形成培育新增长点,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完备的城市体系支撑;为创新策源地的形成提供战略支点,为京津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试验田和转化场;在协同发展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补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约短板。
河北立足五方面突破路径,补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短板
新任务需要新思路、新路径。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的突破路径有五个方面。
以雄安新区为依托培育高质量动力源新增长点,打造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京津冀创新策源地的战略支点。在新区探索建立“创新特区”,打造全国典范创新链。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商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的构建支撑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和促进雄安新区和河北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升。推动雄安新区与沿海地区互动融合,重塑河北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大格局,引领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以省会都市圈打造为核心,推动省会崛起,构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城镇支撑体系。做大做强石家庄省会经济,增强其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强联动协同,建设一体化省会都市圈。围绕都市圈的互联互通和产业协同,推动石家庄与邯郸、邢台、衡水等周边城市基础设施高效连接、产业分工协作、市场统一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
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在“三区一基地”建设上实现根本性突破。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提升对物流要素的吸引和集聚能力。 统筹承接平台分工合作,打造产业承接联动支撑体系。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完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基础支撑。以生态经济融合发展为核心,创新生态支撑区模式,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提供全新支撑。
多维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与京津的对接融通。建立健全与京津各层次对接的长效合作机制。完善与京津协同发展的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建立区域资本共同市场、产业技术共同市场、信息资源共同市场、土地储备交易共同市场、人力资源共同市场、征信共同市场。逐步完善三地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使各种要素资源突破区域限制,其集聚、辐射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京津冀协同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补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短板。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既要加快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又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以缩小公共服务差距为目标,全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以创新为核心引领,打造协同高效开放的创新生态。(河北日报记者米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