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要把生活垃圾分四类?为什么一定要在源头分类投放而不能集中后统一分拣?垃圾分成四类后,家里、办公室到底该怎么摆放垃圾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经十天,但仍有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存在颇多疑问。为此,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北京科学中心专门录制“垃圾分类 我们一起来”市民公开课,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为广大市民在线答疑解惑。
目前,“垃圾分类 我们一起来”市民公开课已录制完成两期,分别是《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法解读》和《垃圾分类知识常识》。“这两期课程内容选取了每一个普通市民对垃圾分类最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比如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分类投放垃圾的责任、具体怎么分类、平时应该怎么投放垃圾等等,希望大家在看过两期课程后,能对垃圾分类有更直观的了解,自觉参与进来。”北京科学中心工作人员陈晨说。
记者了解到,在这两期市民公开课中,《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法解读》就新版《条例》的修法背景、过程、特点、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大家了解为什么要重新修订《条例》,以及修订之后,在不同的场所,个人、单位都需要负有哪些责任。《垃圾分类知识常识》课程内容侧重于垃圾分类的重要知识点,比如垃圾分类之后,在家里、办公室等不同场所应该怎么摆放垃圾桶、前端分类投放之后的垃圾最终会怎么处理等等。“我们在每节课程的最后安排了面向网友的互动,针对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做了解答。”陈晨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这两期课程目前已经在北京科学中心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线,市民可随时观看。
另外,去年年底,北京科学中心推出了生活“减法”垃圾分类特色展览,原定于今年3月结束,现在将持续到今年10月。陈晨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从1月底开始,垃圾分类特色展览没能对外开放,“我们正在筹备利用视频、音频等动态形式将展览搬到线上,到时大家通过我们的官方网站可以足不出户‘云看展’。”(记者 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