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至16日,省国资委和省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两期脱产培训活动,省国资委监管的去年新组建企业集团所有管理人员,全部走进“课堂”。
去年7月,随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组建了一批新的企业集团,原来端着“铁饭碗”的干部职工身份也随之改变。然而,体制之变,只是开始。如果“身子”到了企业,“脑子”还停留在过去,不能及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就会在改革的浪潮中“呛水”。省国资委举办此次培训班,就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转思维,首先要认同身份转变的重要性。国企是辽宁振兴发展的龙头,眼下,我省国企改革正处在攻坚期,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此时,新企业集团管理者们接过来的,是一份更大的责任、一副更重的担子。壮大国有经济、助力振兴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既有政治使命,也有社会责任。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待事业,才能真正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制度,都要遵循规律,特别是培养面对市场要效益、面对市场要发展的强烈意识,积极寻找合理的市场定位,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产供销、人财物的聚合体,管好治好,千难万难。新组建企业集团的管理者,面对新岗位,应弱化惯性思维,走出舒适区,加强学习。这次培训,组织方设置了国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经营管理、风险防控5个单元主题内容。课程结束后,很多人都反映“大有收获”“很有帮助”。不过,集中学习只是“师傅领进门”,要真正成为所负责领域的行家里手,还得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去年以来,我省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空前,变了身份、换了岗位的人不在少数。如何使改革红利充分释放,让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转身”之后及时“换脑”,这是写好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