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在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座谈会上,栗生锐和其他12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介绍了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的准备情况。
下午,栗生锐回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机匣加工厂。身着蓝色工装的他站在加工中心的操作台前,神情专注地输入着数据。
从一线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40岁的栗生锐将航发人“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发挥到极致。精雕细刻、孜孜以求,这位数控加工领域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已经摸索发明了50多项绝招绝技和先进操作法,零件提交合格率达到100%。
从一名党员到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位在“国之重器”上雕刻的能工巧匠,履职尽责同样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在栗生锐看来,“当代表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用工匠精神完善每一件建议”。
既要完成本职工作攻坚克难,又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栗生锐感到很充实也很踏实。“尤其是2017年,5次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专题学习班,多次参加代表视察和专题调研;同时深入调查研究,实实在在了解人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诉求。”他说。
两年来,结合视察调研情况和本职工作,栗生锐提出了《关于完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选拔国家级大工匠的建议》《关于加强军民融合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建议》《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工匠+”模式的建议》《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等8件个人建议,并同其他代表联名提出多件议案,其中多项得到采纳。
以工匠精神履职尽责,将基层的声音带到人代会,栗生锐今年又准备了两件建议。围绕长期关注的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话题,他建议“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扩大本科范围并逐步设立研究生学历”,为高技能人才设立高级目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选择应用型技术技能岗位。
“另一件建议,是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方面的。”栗生锐告诉记者,“之前多次进行过调研,但感觉内容还是不够丰满,这几天我得加把力再完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