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黑龙江讯(刘春梅 姜莉娜)又到丰收季,龙江千里沃野绘就出一幅幅金色画卷,丰收的喜悦再次在黑土地上蔓延。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味道。”每次走进稻田,桦南县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都很兴奋:“我们试验示范的一些品种已经陆续收获了,目前来看,产量高、米质好、抗倒伏,比去年能增长10%左右。”
“我们公司今年全程生产托管150万亩土地,现在整体看是丰收的。虽然还没有收获,但我们没有受灾地块。玉米进行了测产,基本平均亩产1350~1400斤。”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艳辉介绍 。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龙江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坐拥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地广阔、地力肥沃、水系发达、光照充足,在粮食综合产能、农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绿色食品产业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01
全程农业生产托管
为农业现代化迈出关键一步
农业最终会朝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智慧、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已经是大势所趋。
广袤黑土地是规模化经营的先天条件,为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打下了物质基础,在这一前提下,制度供给显得尤为重要,全程农业生产托管为农业现代化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省推进,全省有4700多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签订全程托管服务合同面积2042万亩。全程托管面积、托管服务模式、金融支持及风险保障措施全国领先。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德介绍,全程农业生产托管遵循了市场原则,在生产区域内整合各类农业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同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分散的机械力量,形成配套的“作战单元”,提高了机械利用效率,促进了新技术推广运用,让农业真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据了解,我省农业组织化程度领跑全国,全省200亩以上的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1.3亿亩以上,位居全国之首。
02
良田、良法、良种有机结合
生产方式逐渐现代化
“今年我在汤原种1万亩玉米,用的是国审品种,测产达到亩产1870斤。在桦南种的另一个品种,虽然遭遇大旱,但平均亩产也能达到1500斤。好的品种+好的种植模式,才有好的收益。”潘艳辉说,“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适合加工的高蛋白、高淀粉品种,产量也很高。”
良田、良法、良种有机结合,才能结出丰收的硕果。
——藏粮于地,高产稳产有底气。我省地处东北黑土核心区,黑土地面积超过东北黑土区面积的一半。近年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形成保护黑土地行之有效的“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522.6万亩,不断让“耕地中的大熊猫”越来越健壮。
“过去我们是看天吃饭,现在我们村黑土地保护效果特别好,而且有了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还有高科技技术支撑,高产稳产十拿九稳。”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党支部书记于云波对丰收信心十足。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到2022年,全省将建成1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藏粮于技,农民挑起“金扁担”。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如今,在北大荒的广袤土地上,各种农业新技术、新武器层出不穷,为种好“中国粮食”提供了科技支撑。
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割晒机……在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万亩大地号,智慧农业在秋收中“大显身手”。近年来,这个分公司重点打造5000亩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示范区,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技术研究、农机智能装备技术应用和无人农场建设等项目,并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寒地水稻种植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智能管控,并将可追溯系统融入物联网平台中,实现了田间生产各环节的可溯源,形成完整、准确的信息链条,带动水稻生产向全程智能化方向迈进。
作为全国实施农机化生产较早的省份,我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3%。
——安全用种,种业“芯片”越擦越亮。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我省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启动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建立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10个专家育种示范基地,示范品种657个。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34个。
随着生产方式越来越现代化,我省的粮食安全“压舱石”也越来越坚固。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实现1508.2亿斤,其中,水稻、玉米、大豆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03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富民村大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志军,种了很多年大豆,“过去稀里糊涂,现在越整越明白了。”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指导下,他的整个生产过程贯彻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集成合理整地、适时播种、平衡施肥、科学田管、及时收获等各环节高产高效技术,解决了制约大豆产量提高的瓶颈难题。
“过去,农场的状况是生产标准低、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业技术落后。如今,通过提升农技标准、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优化作物品种选择、调整作物结构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实现了增产、提质、高效。今年,我们还将依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红五月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赵峰介绍。
粮食增产除了向土地向科技要效益,还要通过减损来增产。早在4月初,我省就提前谋划部署,制定下发了《机收减损工作方案》,明确了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率分别小于4%、2.8%和5%的减损目标。创新组织形式,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代收,开展跨区作业;在储运管理方面,动员粮食收储企业早收粮、早烘干,同步开展代烘、代储、代管,早开秤、早收购、早加工。组织指导农民实现离地存储、自然脱水,最大限度的减少霉粒,确保不焐粮不坏粮,减少储粮损失。
“我省农业在技术装备、产业基础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条件。要聚焦农业强省建设,抓紧完善规划、政策和工作体系,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率先取得新突破,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再次点亮黑土地实现新跨越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