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黑龙江讯(刘春梅 姜莉娜)“法律不是冰冷的,检察机关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通过检察履职温暖人心。”11月26日,窗外天寒地冻,在双城区检察院举行的一场公开听证会却充满温情,该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李永志向一群特殊的“客人”和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介绍道。
这群特殊的“客人”是请求检察机关帮助讨薪的22名农民工兄弟,通过双城区检察院十四天的工作,终于在听证会上促成了和解,欠薪方付清了欠款。讨薪的农民工,特别是两名内蒙古农民工兄弟接过10.6万元欠薪款,激动的红了眼眶、说不出话来......
11月12日22名情绪激动的农民工来到双城区检察院控申接待大厅,他们中有74岁仍在工地劳动的老人,有背负家人希望在外拼搏的中年,也有憧憬未来怀揣梦想的青年。面对在夏日里汗流浃背劳动45天而一无所获的他们,听着他们从秋凉到初雪奔波讨薪47天的艰辛,该院干警连续工作到夜晚,认真倾听他们请求讨要欠薪的诉求。
办案人员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22名农民工兄弟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受到及时保护。”当天夜里,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完成案件受理程序,转由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立案并依法调查取证。
11月13、14日大雪纷飞的周末,5名办案人员不约而同放弃休息时间来到院里,在主管院领导带领下开始讨论分析案情,研究讨薪方案。办案团队在找来工程发包单位、承包者、招工者,调查工人拿不到工资的原因后,遇到了案件办理的瓶颈。原来22名工人受雇从事老旧小区热网改造工程中电焊工施工工作,承包者邢某和招工者孙某之间没有合同、没有备案,各执一词无法断定双方真实的法律关系,无法明确双方的责任划分,这也是该案久久没有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
面对困难,办案团队没有退缩,因为每个人都清楚,如果不从源头解决问题,农民工想要拿到钱会是遥遥无期。办法总比困难多,数额不准,就找来农民工一个一个核实;事实不明,就到现场一点一点了解;规定不清,就走访相关部门一次一次研究。
11月18日受理案件第6天,邢某和孙某面对办案团队搜集来的厚厚证据和释法说理,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面红耳赤到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议解决办法。
11月19日受理案件第7天,办案团队向务工群众通报办理情况,并走访了两名外省务工人员。为解决他们眼前的生活困难,办案团队于当日找到工程发包方,带领企业代表送上了慰问金,暂缓燃眉之急。
11月23日受理案件第11天,也是邢某和孙某约定支付拖欠工资之日。案件再起波折,孙某不仅消失不见,而且不接听电话,务工群众变得更加焦虑。“我们不能‘一诉了之’,必须尽快拿出解决办法。”主管院领导带领办案团队,一边继续收集用工考勤表、工资薪酬表、证人证言等证据,准确确定拖欠的工资金额;一边再找突破口,通过孙某的亲属与其取得联系后,以情促理解、以理促谅解、以法促和解,最终孙某出现并和邢某再次达成支付工资的口头协议。随后的两天,办案团队加班赶制法律文书,加快案件办理节奏。
11月26日受理案件第14天,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并听取各方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该院就本案召开了公开听证会。邢某如约参加了听证,与农民工签订了书面支付工资的协议,并当场结清了拖欠的工资共计10.6万余元,讨薪的22名务工群众当场表示撤回申请,检察机关准予撤回。
这是一场特殊的支持起诉案件公开听证会。会后,讨薪的农民工代表真诚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欠薪的企业也认真审视了自己的法律责任。作为听证员的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致称赞检察机关不畏困难,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用心、用情办案14天,终于“峰回路转”!临近下班,离开会场的农民工们又匆匆赶了回来,为该院送上了代表心意的锦旗。“我们从心底感谢检察机关,如果没有你们实心实意地帮助,我们没时候能拿到钱。每次我们来检察院检察官们都是笑脸相迎,谢谢你们!”农民工代表张某某说到。红色的锦旗映在检察人员的脸上,心里的感觉也如同此情此景,虽然曲折,终于抵达,虽近傍晚,却也温馨,大家打趣说“看着他们笑着数钱的样子,心里特别甜,比自己数钱还开心!”
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案件总结会上,该院表示,要将深化支持农民工讨薪活动与检察为民办实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成为帮助农民工的“讨薪人”,又要成为企业合法运营的“保护者”!今后,将继续以高质量、有温度的服务理念,做实事、不畏难的工作作风,服务于民,不断打造出更多优秀的、有温度的检察产品,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