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大峡谷,是一个有故事的峡谷。
刚进入峡口,三块巨石让我顿觉神秘,溯溪而上,溪中布满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象人,有的似物,蔚为壮观。传说这是盘古开天的远古时代,女娲补天将多余的石头,随手撒在古昆仑山的深山老林中。天上的弃儿于是成了山背大峡谷的巨石景观。
龙抬头、白龙马、禹王
有溪必有瀑,有瀑必有源。这条高海拔的山背大峡谷和散布在峡谷周边层层叠叠的梯田,终年水源不断,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水自何来?
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顶,横躺着一尊长100米酷似治水之王大禹的石雕,下有一汪墨绿的湖水,水容50万余立方,一年四季,不论旱涝,碧波荡漾,不盈不亏,不增不减,堪称南方的“天池”。山顶没有集雨面积,没有水源出处,水从何来?天池溢水成溪,蜿蜒跌宕,或瀑,或潭,或缓或急,灌入梯田,流向山外。
山背之水天上来,这其实是一种夸张,但水从山顶而下且终年不息,十分神奇。当地有个神话传说,东海龙王三太子,十分玩劣,时不时出来兴风作浪,祸害古昆仑地区的百姓,玉皇大帝知道后,施法力将其变身一匹白龙马,交于正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当脚力,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功德圆满后,白龙马主动要求到曾经祸害过的古昆仑山即现在的雪峰山,为民造福。在一个叫山背的地方,它衔来东海之水,置于山顶,形成天池,水从池中流出,流出了美丽的峡谷,滋养了山下万千百姓和灌溉了万亩梯田。如今峡谷之上的悬崖上,你可以看见栩栩如生的白龙马图象,在图象上面,一个龙头样巨石,昂首耸立,腑视着山下层层叠叠的丰收梯田。昂首的地方,当地人叫龙脑山,也叫龙抬头。
龙脑山下,峡谷右侧森林茂密,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一条不大不小的溪流在林中蜿蜒起伏,连绵向北,溪水清澈,潺潺叮当,时而平缓如诗,绕石而流,林中欢歌,时而跌宕成瀑,飞花溅玉,涛声如雷。峡谷左侧梯田凌云,从海拔300米的山谷一直铺展到1500多米的山顶,层层叠叠1000多级,总面积达7万多亩。它线条优美,依山顺势,蜿蜒迂回,气势磅礡,浩荡凌空,如千龙腾跃,万鹤翔飞集雄伟、壮观、秀美于一身,气势十分浩瀚,是讫今为止世上发现最大板块的壮美梯田。
瀑布与溪流
是谁创造了如此人间奇迹?山背流传了这样一个神话:龙王三太子定居山背后,利用自已的法力,不仅在山顶建成了中国南方天池,而且在这里繁衍龙子龙孙。成千上万的子孙盘旋在山背那个长15华里的大峡谷里,成了满山满坡、层层叠叠、错落有至、十分壮观的梯田。
神话是人们对奇迹的美好传说,不可太信。但梯田是人类为生存,为繁衍,与天斗与地斗,几十代上百代人一锄一锄,象燕子衔泥一般开挖出来,这可是有史料记载的。先秦时期,山下一位姓韩的猎人,常年上山背密林中居住蹲伏狩猎,发现这里水好土好,便开垦了几块梯田,刚开始只是种点萝卜、白菜和辣椒,后来尝试种上水稻,这样免得下山搬运生活物资。其他猎人纷纷校仿,梯田越开越多。
天地轮回,沧海桑田。上古时期,中华战神蚩尤,经涿鹿大战,被炎、黄联盟而战败,其部落子民沦为黎民,即为九黎部落,有的被迫为奴,有的往南逃窜。花瑶就是蚩尤后裔中最顽强的一支,其先人不肯为奴,遭驱逐从黄河流域逃到江浙、两广,最后逃到了山高林密、闭塞落后、与世隔绝的雪峰山。唐宋年间,所剩不多的花瑶子民,在山高路远的虎形山以及虎形山背后叫山背的地方安营扎寨定居下来,从而结束了颠簸流离的生活。刚开始,他们择水而居,山背大峡谷小溪两岸,稍微平坦的地方,便成了理想的住居之所。我们在这个十里长的山谷里,发现了十几处用石头围成的房屋遗迹,便是证明。为了生存,花瑶先人在这云雾缭绕,水土丰饶坡坡岭岭,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勤劳聪慧的瑶汉先民们,用木棍、铁橇、锄头、藤索、箩筐等最原始的工具,移走巨石,填平沟壑,筑起田坎,拦溪筑巩,引水灌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山上开辟出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令人惊叹的梯田盛景。后来,随着梯田越开越远,为便于耕种,住居的房屋陆续随田而建,随坡而居。溪谷的房屋逐渐成了历史的遗迹。
古老的花瑶遗址
如今的山背,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夏至,禾青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隆冬,瑞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真正的一个世外桃源!隐居在这里的花瑶民族,栖身高山峰巅,相伴日月,依偎云霞,以辛劳和热血创造自然,以灵性和智慧妆点自然;揽日月为梭,挽云霞作丝,织就了大山彩锦、峻岭帛画。现在,这里“春看银波似明镜,夏时翠玉绿茵茵,秋现金塔黄澄澄,冬雪遍地莹晶晶”的美景和超然独特花瑶文化,已经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壮美的花瑶梯田
山背大峡谷,一个真正有风景、有故事的大峡谷!(作者:夏喜衡 图片来源:雪峰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