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中国 > 品牌聚焦正文

临湘市:大班额“清零”行动出实招见实效

【时间】2019-09-26 14:06:47  【阅览】

分享:


     (本网讯  记者 金華   通讯员 李磊) 近日,笔者从临湘市获悉,该市投资近亿元、可满足3300余名学生就读的重点民生工程---市第八、第九两所完小新建项目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秋季竣工开学。这标志着该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工作又取得新突破。
      几年前,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临湘城区人口不断增多,教育呈现出城中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门前冷落的景象。而大班额现象一直是临湘市打造教育强市品牌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临湘市教体局立下了消除大班额的“军令状”,一场化解大班额行动在临湘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经过6年的努力,掀开了临湘教育事业方兴未艾的崭新篇章。
      抓基础,布局调整“力度大”。为合理利用、盘活教育资源,临湘市成立了“临湘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市委常委会议纪要,四大家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多次开展调研,群策群智,找秘方抓好药,在财政连年紧张的情况下,坚持“以巩固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提出了让教学设施集体“腾笼换鸟”的工作思路,确定以建设新一中为龙头,打造初中、小学窗口学校为骨架,以相对合理的城郊、乡镇学校、教学点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强化资金保障,通过打好“调、建、扩、修”“四张牌”,大力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在“调”字上加力气。该市打破了城、乡学校二元结构,实行全市“一盘棋”调整学校布局,先后将城郊结合部的3所乡镇初中学校纳入市直学校招生范围,改建为市直第三、第四、第八中学;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3所村级小学改建或原址重建为市直第五、第六、第七完小;通过临湘一中搬迁至新校区,完成了市六中、市一完小的校园整体置换。将实验学校初中部已整体撤并至市三中,使实验学校变成完全小学,已改建职高北院为市九中。通过这些布局调整后,城区7所市直小学新增学位3000多个,新一中可容纳近5000名学生就读和住宿。
      二是在“建”字上提档次。按照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学生就读密集度的原则,融合片区发展需要,对城市各个片区学校进行重新规划,先后共投入资金7.4亿元,完成了新临湘一中、市三中、市五完小、市六完小、儒溪中学的新建工程。为有力改善教师住房条件,新建了132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和952套教师公租房已投入使用。今年,该市又投入资金2800万元,启动了一小、二小、长塘中学、儒溪中学共4栋教学楼和文白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以及定湖中学、聂市中学、桃林浩然小学、詹桥中心小学共80套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持续加大投资近亿元的市八小、九小2所完小项目建设力度,确保今年秋季开学招生,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城区可增加学位5840个、乡镇增加学位2000个。
      三是在“扩”字上显特色。根据城乡教育发展需要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先后完成了10所城、乡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2500个;投资4600多万元,完成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部分城乡学校图书室、实验室等六大功能室配套设施建设。
      四是在“修”字上展新貌。对全市陈旧校舍实行修缮改造,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共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完成了37所学校部分教学楼、宿舍、食堂薄改、危改项目建设,以及新建或改建了18所乡镇中小学食堂。今年,又投入资金5500万元,对市四中、市九中、桃林中学等30余所薄弱学校部分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或设施添置,维修改造五里乡千针教学点、五里乡新球小学、黄盖广坪小学、长安中心校栗楠教学点等四个教学点,加快推进改善学前教育和中职教育办学条件等工作,促进薄弱学校向标准化学校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学校维修改造面达100%。
      抓根本,阳光招生“步子稳”。“今年的预报名期,咨询电话少了很多。”今年暑假,临湘市一完小校长易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秋季招生预报名期,易锋每天接有关咨询学位分配、入读事宜的电话不下10个,今年的他显得格外的轻松,学校新生招收预报名数相比去年减少近400人,这得益于该市教育职能部门的强力举措。
      一是在“组织保障”上下功夫。该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教育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纪委、监察、教体、公安、房产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阳光招生领导小组。每年阳光招生前,都召开包括乡镇负责人在内的动员大会,以及加大阳光招生政策宣传力度、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会议、校长会、教师会、建立阳光招生责任制、强化驻局纪检组日常监督管理以及部门联合办公机制等形式,明确年度化解目标和工作职责,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处罚、问责力度,让阳光招生政策深入人心。
      二是在“办学行为”上动真格。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入学范围和年龄,严把转学条件和程序,严控新增大班额,严禁“择校生”,严禁设立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避免校内择班导致的班额不平衡问题。凡学生异动,均严格按照学生申请、学校审核、教体局审批的程序办理,特别是城区大班额学校,一律执行“只出不进、只减不增”“一刀切”的政策,一律不得接收插班生和未到龄儿童。凡农村学校学生异动,均实行报告制,明确其去向。坚决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教育扶贫工作和“特殊”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有效顺应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三是在“科学分流”上做文章。城区义务教育按照“免试、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实行定计划、限年龄、划区域、预报名、审核认定、录取公示的招生办法,并通过分校区办学,合理利用闲置学校办学,将城区生源多的学校学生向生源少的学校合理分流,乡镇小学在学位富余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进行普职分流同步缓解压力,特别是省、市示范性高中市一中、市二中招生名额分别按招生计划总数的50%分到各初中学校,着力稳住乡村和薄弱学校生源。

      抓保障,师资建设“亮点多”。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该市深入贯彻落实“优质、公平和均衡的教育”和“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要求,坚持“稳定总量、提高质量、强化培训、优化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着力打好师资建设的“主动仗”。
      一是统筹兼顾“调”师资。每年通过市编办、人社、教体、财政等多部门,联合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职数,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并对超编学校和城区学校教师实行竞聘上岗制或公开招考制。
      二是公正严明“招”师资。从2013年起,招教力度逐年加大。近四年来,该市通过公开招聘、接收本市籍外地公办教师、“四海揽才”等渠道共新招、接收教师789人,市外调配58人。特别是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公开招聘“定岗”教师共68人,新招教师全部充实到乡镇学校,制定5年乡村服务考核制度,有效缓解乡村薄弱学校教师青黄不接和年龄结构问题。持续开辟高中教师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搭建大中专生顶岗实习平台,安排相关教师“一对一精准服务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三是培训交流“强”师资。不断强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城区优质学校教师支教农村学校计划,每年须按本校教师数的2%比例选派优秀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校长、教师每次交流的期限分别不少于5年、3年。大力消减“行政职数”和消除学校“行政化”现象,要求行政担任本专业课程,规定副主任、主任、副校长级别每周分别不少于8-10节、6-8节、4-6节课时量,将课时量作为评先评优、委以重任的重要“标尺”。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加强各级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坊建设,积极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和脱产培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升教学素质和育人水平,每年均送培2000余人次,使80%以上的教师得到“充电”提高。科学实施银龄讲学计划,返聘65岁以下优秀退休教师,弥补薄弱学校教师不足问题,并在经济上给予补助。加大教职员工扶贫和教师乡镇补贴力度,让农村教师多于城区教师,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多于富裕地区,并在职称晋级、评先评优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落实乡镇及乡镇以下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高级分别增加5%、3%,乡村教师实行即评即聘。

      一个城市的辉煌,离不开执政者的决策智慧。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临湘市“大班额”问题,全面提升了该市学校合格化建设水平。该市原有大班额469个,其中超大班额295个,2018年秋季开学,该市66人以上超大班额已经全部消除,超额并提前完成了湖南省教育厅下达给该市的232个任务,完成率为127.2%。目前,该市实有大班额319个,计划在今年内基本消除。
      “解决大班额问题绝非一日之功,还要根据城镇化进程及就学人口的动态变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临湘市教体局局长朱琼波说,临湘市已经着手进一步优化防控机制,积极应对增量挑战,大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anji02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