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公告,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与志愿者代表共同开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网络系统,并与志愿者代表共同向广大志愿者发出了邀请,欢迎全球志愿者相约2022年,参与志愿服务,感受“中国梦”的魅力和新时代的活力。
上午10时,来自社会各界嘉宾与1000名志愿者代表相聚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新近竣工的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取材于敦煌文化中“飞天飘带”设计的滑雪大跳台,被旗帜所环绕,被人群所包围,傲然的身姿向远方延伸,宛如正在打开通向全球、走向未来的大门。
启动仪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发表了视频致辞,他表示,志愿者是奥运会筹办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全世界都会记住你们的微笑和服务”。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也发来了视频致辞,呼吁志愿者参与北京冬残奥会,见证其带给中国新气象的重要时刻。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热忱欢迎来自全球志愿者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向奥林匹克大家庭、国内外来宾提供微笑服务、打造暖心印象,创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精彩、非凡、卓越。
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面向全球发布了赛会志愿者招募公告,北京冬奥组委计划招募2.7万名冬奥会赛会志愿者,1.2万名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赛会志愿者将分布于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及其他场所、设施等地,参与对外联络服务、竞赛运行服务、媒体运行与转播服务、场馆运行服务、市场开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技术运行服务、文化展示服务、赛会综合服务、安保服务、交通服务、其他等12类志愿服务。“截至2022年1月,年满18周岁”是报名申请赛会志愿者的基本条件之一。
启动仪式上,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筑梦同行》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宣传片。体育界代表杨扬、王皓,文艺界代表郎朗、伊丽媛,志愿者代表李菊,发出《筑梦同行》倡议书,号召志愿者行动起来,共建共享体育与文化的全球盛典。
冬奥志愿者网络报名从昨日正式开启,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熊卓在昨日的新闻通气会上提出,将依托全球招募网络系统,为各界人士提供公平、无歧视的报名机会,在保证网络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增强用户体验,耐心提供咨询,让报名申请人获得暖心服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重要原则就是开放包容”。熊卓提到,北京团市委不仅要做好网络报名服务,还将充分开展社会动员,同时深化国际联络服务,不断扩大志愿者工作的“朋友圈”,坚持以全球视野、开放胸襟,招募和选拔赛会志愿者,吸纳不同国家、地区、语言、肤色、文化背景的志愿者参与办奥。
熊卓还提出,未来将引领来自全球的赛会志愿者,以开放自信的身姿、阳光开朗的微笑、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每位赛会志愿者都能成为赛场上的“暖宝”。
同时,也会招募和选拔一大批城市志愿者,在主要交通枢纽、定点饭店、定点医疗机构等地,广泛开展交通引导服务、旅游信息咨询、文化展示推介等服务活动。让每位志愿者都能成为城市里的“冰墩墩”“雪容融”。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标志昨日也正式推出。这个由国际通用手势“我爱你”演化来的标志,像一个青春的笑脸,充满了动感和激情。“Love Is Here! Love Is Here!燃烧的雪花;Love Is Here! Love Is Here!勇敢地出发……”
此外,昨天还发布了志愿者歌曲《燃烧的雪花》。成龙、容祖儿、常石磊、吉克隽逸等歌手与百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演唱了这首歌曲,诠释了志愿者用发自内心的热量,点亮梦想、奉献奥运、服务他人的内涵。
对话
报名先后和选拔录取没直接关系
对话人:北京冬奥会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
北青报:冬奥志愿者报名将持续一年半的时间,在录用和岗位分配上是否“先报先得”?
闫成:赛会志愿者报名一直持续到2021年6月30日,我们最晚将于2021年9月30日以前完成所有赛会志愿者的确认录用工作。其间,会进行赛会志愿者资格审核、测试选拔等工作,也会与赛会志愿者申请人本人保持沟通。早报名或者晚报名都不影响其被录用和岗位分配。
同时,在2021年9月30日前,北京冬奥组委将围绕“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招募和选拔志愿者并从中保留一批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作为赛会志愿者。但这项工作并不影响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
北青报:北京冬奥组委将授权或委托相关组织机构负责相关地区的赛会志愿者招募,这些机构包括哪些?
闫成:北京冬奥组委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唯一合法有效的机构。经北京冬奥组委授权或委托,相关组织机构可以以北京冬奥组委名义,协助招募赛会志愿者。这些组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各省(区)市省级共青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港澳台地区志愿者组织、我国相关驻外使(领)馆、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以及国际相关志愿者组织等。
北京冬奥组委将通过官方渠道,与有关部门合作,确定授权或委托的组织机构清单,并通过授权书或委托书形式,明确与被授权或委托的组织机构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这些组织机构具体名称将在后续工作中逐步明确并向社会公布。
北青报:报名冬奥会志愿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闫成:冬奥会志愿者除了满足最基本的条件,拥有强烈的志愿服务意愿、健康的身体素质外,有些岗位可能还需要你懂得一些基本的冬季运动竞赛知识和像滑雪、滑冰这样的技能。
当然,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不同,考虑到冬奥会的志愿服务项目有一些是在室外,在志愿者服装设计中会加强保暖功能,安排好志愿者的排班计划。我们充分尊重和善待志愿者,努力让所有志愿者收获一段快乐、美好、充实的志愿服务经历。
内存
赛会志愿者招募事宜
符合下列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申请赛会志愿者:
1.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自愿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志愿服务,接受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指导和管理;
2.截至2022年1月1日年满18周岁(即2004年1月1日及以前出生),具备开展志愿服务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素质;
3.具备志愿服务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能使用汉语或英语进行交流;
5.能认真参加赛前培训,并为北京冬奥会或冬残奥会赛时运行提供满足需要的志愿服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优先申请赛会志愿者:
1.能够参与“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志愿服务;
2.能够同时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赛时志愿服务;
3.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口笔译服务、医疗服务、驾驶服务、信息技术保障等;
4.其他赛时运行保障所急需紧缺的人员。
赛会志愿者的报名方式:
赛会志愿者申请人报名时间为北京时间2019年12月5日至2021年6月30日24:00。所有申请人均应登录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网络系统提交申请。
赛会志愿者的选拔录用程序:在赛会志愿者申请人报名后,北京冬奥组委及其授权或委托的组织机构,将开展一系列工作。
一是资格审核。对赛会志愿者申请人是否符合报名条件进行审核。
二是测试选拔。采取现场测试、远程测试等方式,面向申请人进行选拔。
三是岗位预分配。综合考虑申请人在报名时提出的个人意愿,进行志愿服务岗位分配,明确到岗时间,并通过相关渠道,与本人沟通。
四是发出录用通知。向被确认的赛会志愿者发出《录用通知书》,向所有申请人发出感谢信。
五是上岗服务。赛会志愿者凭《录用通知书》以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与赛前培训、签署《志愿服务承诺书》、进行信息注册并领取制服等物资后,上岗提供志愿服务。
发布
志愿者标志
由国际通用手势“我爱你”演化而成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标志打破了传统的“心”形轮廓,而是由国际通用手势“我爱你”演化而成。其颜色也是由红色到黄色的渐变色构成,通过飘逸、动感的飘带形式,表达“心动”的感觉。仔细看还会发现,标志的上半部图形由寓意连胜的“V V V”组成,象征志愿者“手拉手” 参与冬奥服务冬奥的热情;图形下半部分构成一个“笑脸”,表达了“奉献、爱与微笑”的主题。
“这个标志传承了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基因”,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者、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高级专家林存真介绍说,这是北京冬奥会自发布会徽以来,第一个发布的“二级标志”。志愿者标志将与火炬标志、教育标志等共同构成二级标志体系,它们与会徽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体系。从报名启动开始,标志的使用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未来,志愿者标志会用在手环上、出版物上、衣服上。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标志设计团队成员解建军回忆说,这个标志的设计给他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如何和冬奥会会徽关联在一起,同时将志愿精神传承下来呢?他在反复修改中一步步突破。考虑到志愿服务人群越来越年轻化,00后甚至10后的孩子们也将成为志愿者的一员。在设计时,他倾向于更年轻、时尚、国际化的视觉表达,“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
志愿者歌曲
把志愿者比作“燃烧的雪花”
“微笑的雪,为大地开花;爱洒向手心,纯洁无瑕;那一瞬间,你望着我;咫尺间天涯。热情的雪,为大地融化;簇拥着冬梦,暖了春芽;那一瞬间,雪映星空,漫天竞芳华……”在昨天的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上,志愿者之歌《燃烧的雪花》首次演唱,就引起了共鸣。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首歌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二人都是资深的奥运音乐创作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参与了奥运音乐的创作。“雪花和燃烧本来是两个矛盾的词语,为什么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呢?”常石磊告诉北青报记者,在他看来,志愿者都是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是青春的、是勇敢的和自我燃烧的,当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时,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像雪花一样聚集在运动员和观众的周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对于常石磊和王平久来说,这首歌的创作是一个“命题作文”,在创作的过程中,常石磊或者住王平久家,或者两个人去找一个没人吵的地方,进行一点点挖掘、碰撞。“给冬奥会写歌,需要有音乐性,又要有感召力”,常石磊说,创作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型盛会的歌曲,需要作词人和作曲人更多地去磨合。只有当歌词和歌曲“发生化学反应”,被大众认可并且传唱起来的时候,才是一首好歌。
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婧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图片制作/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