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在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郑沟村发现,村屯内显得有点冷清,看不到成年人的身影,只有一些儿童在街头玩耍。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长海告诉记者,郑沟村土壤气候特殊,棚桃比别的地区提前半个月成熟上市,早熟的“中油4”和“中油19”棚桃已销售完,晚熟的“126”棚桃紧跟在正月十五成熟上市,春节期间全村1000多户果农都忙在大棚里。村干部们分两组全出动,一组人到大棚帮助安排棚户采摘装箱,一组人到销售现场维持秩序,组织人选果、过秤、装箱、装车。
郑沟村是棚桃专业村,是国家级“绿色棚桃生产基地”,全村1000多户经营大棚3000多座,成为村民结金挂银的“绿色银行”,棚桃年产量4500万公斤,总收入近3亿元,人均收入3万多元,在全街道率先步入小康村。大棚成为年轻人成家立业的“摇钱树”,老人养老的“养老金”,果农们对大棚管理格外精心。
记者在郑沟村前郑沟屯张德华、范静家两座大棚看到,满棚的晚熟品种挂满枝头,两口子正在掐尖、摘叶、浇水。两口子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正值棚桃増个、硬核、着色阶段,大棚里不能离人,年就在棚里过。他们两座百米大棚年产桃子6000公斤,由于棚桃个头均匀,着色度好,一连四年都被吉林、河南和本省北部地区客户包棚购走,总收入7万多元。建大棚6年来,从10月末到来年3月,6年春节他们都在棚里度过。
记者走进王油坊屯大棚区,百余座桃棚都有人在棚里忙碌。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个棚区有5座大棚结的1.5万公斤桃子年前已成熟采摘上市,空运供应首都节日市场。村委会副主任张伟对记者说,郑沟村是靠桃子大棚产业走上小康路的,全村棚户50万元以上存款户占20%,20万元到40万元存款户占60%,5万元到20万元存款户占20%。全村老人赡养费靠的是大棚钱,60岁到70岁老人不让儿女破费,自己建大棚养老,占全村大棚户三成,达到300多户。棚桃使全村家家户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