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电车间电焊班班长,于林常说:“做一行就要把这行做好,做到精益求精。”这也是于林的工作态度。他自进厂至今一直从事一线电焊工作,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在电焊火花间坚守自己人生的追求,这一坚持就是27年。近日,于林获得2019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
干一行,爱一行,贵在坚持。1992年,19岁的于林进入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他格外珍惜自己的岗位,在最初的几年里,他跟着师傅刻苦学习,不断钻研电焊技术,不久便成为青年焊工中的佼佼者和班组的生产骨干,并几次在场内焊工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集团公司重组以后,他开始担任核电车间电焊班班长,依旧不断提高自身和班组成员的焊接技能。天道酬勤,因工作成绩突出,于林获得“辽宁省技术能手”“大连市技能大师”等荣誉。他带领的班组曾荣获全国机械式行业“李斌式”班组。
于林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在公司的许多重点型号任务中,都有于林通过总结、创新不断攻克极端产品技术难题的故事。2015年,于林班组接到某产品焊接任务,面对此产品每条焊缝需达到UT100%,而且80%都是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情况,于林和同事们反复研究,不断总结,最终通过用焊条打底,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填充、盖面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2016年,在AP1000项目中,为解决焊接变形大的难题,于林创新思维模式采用“刚性固定法”并使用L形工艺板。新工艺方法的应用效果良好并节约了工艺板材料、焊后打磨等费用。过硬的技术和优良的质量保障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
于林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经常因为要抢工期,连续几天跟班作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在生产第一台海工产品“单点系泊”时,由于焊接的工艺、温度、焊接时规范等原因,使得所焊的部件返修量很大,既拖延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和昂贵的焊接材料。于林主动申请负责第二台的焊接任务,为了获取第一台的焊接数据,他与技术人员连续一星期吃住在工厂。在这期间,他的母亲因病住院他都没时间去看望,直到大部分工作量完成,他才匆匆赶去医院。由于他和技术人员不懈努力,返修量大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了焊材3吨多,价值10万元。
于林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核电产品生产组织强调的是质量、责任和安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做到可追溯的管理标准。因此,在生产管理上,他严格遵循产品工艺技术要求,逐人落实产品的技术要求,将产品质量与安全责任进行对接,做到将每个人完成的焊缝全部记录在案,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